已有1条回答
孩子的性格跟妈妈有很大关系,同时他的未来发展也取决于性格,家长要引起重视,想要孩子未来走得远飞得高,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的行为。妈妈也要和孩子建立沟通关系,保证自己的情绪稳定,才能让孩子在和他人相处时有控制情绪的能力。
母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会和母亲待在一起,因此母亲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母亲对孩子鼓励、支持等教养行为可以正向预测儿童晚期时的社会行为,而监控、控制等教养行为能够起到相反的作用。
儿童共情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观察性学习和模仿达到的,因此榜样在儿童共情能力的形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母亲作为孩子在成长和学习早期阶段最重要的榜样,她的共情及助人行为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孩子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模仿母亲的语言和行为,逐渐发展出共情能力。
孩子的社会行为,如分享、谦让、帮助、关心他人等,都是在与母亲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母亲的要求和指导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通过这种亲子互动,母亲能够将社会的价值观、态度体系以及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使孩子逐渐发展出包括共情在内的亲社会的心理品质,可见母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很大的。
有的母亲老爱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一味的打击批评孩子,这样会加大孩子负面的感受,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其实孩子犯错不是故意的,“马有失蹄人有失手”,犯错误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体验。父母要少用负面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孩子。相信表扬和赞美要比批评和指责更有教育的力量。
母亲教育孩子的误区
误区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家长不尊重孩子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是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而独立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性格特点,如果孩子一味地剥夺孩子自主的决定机会,不但会使孩子形成外在依赖性甚至会使孩子因轻信他人而误入歧途。
而且,母亲与孩子的思想观念因时代限制难免出现冲突,如果母亲仍然强加自己的意愿在孩子身上不仅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会破坏母子感情。所以,各位母亲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学会与孩子沟通、商量等。
误区二:对孩子总有一种亏欠心理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亲都会因经济需要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外出打工,从而错过孩子的成长时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愧对于孩子的心理。母亲对孩子真正的亏欠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的缺席;二是没有让孩子拥有珍贵的品格。
而总是因为对孩子有亏欠心理从而无限度满足孩子需求的母亲,显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且生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既然错过了孩子一段时期的陪伴,与其以亏欠心理来弥补孩子倒不如学习如何正确的将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
母亲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1、为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家长应该为孩子的行为立一些规矩,让孩子从小建立规则意识,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学校和社会生活。家长要做个好榜样,家长是有规矩的人,孩子依样学样,自然也会成为有规矩的人。其家长的口头教育也不能少,随时随地,家长都要教给孩子做事的规矩。
2、与孩子一起写日记。写日记不仅是陪伴孩子的好办法也能锻炼孩子对写作的兴趣,家长要充当助手的角色,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孩子“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真实的作文。
3、父母要学会少说多听,品一品孩子的话外音。出现频次高的相关词,可能是孩子希望父母关注的“人”或“事”;与父母聊天时反馈少的部分,也许是孩子不感兴趣或排斥的内容。孩子的表情举止可反映其内心所想。尤其是眼神,眼神躲避多半是心虚,眼神游离可能是分心不感兴趣,不停眨眼可能是在思考或是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