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似乎都很难有自己的时间观念,不仅行动起来磨磨蹭蹭,办事效率也很低。对于孩子的懒惰散漫、磨蹭拖延感到十分头疼,但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应对。那么,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怎么培养呢?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怎么培养
1、给孩子制定时间任务表
很多孩子平时做事散乱无章,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性。特别是随意性强、自控能力差,什么时候完成作业,什么时候停止玩手机、什么时候睡觉等没有遵循的依据。
这个时候家长需要认识到,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才是孩子形成时间观念的前提。只有科学的把规则定好、把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孩子才能够明确地认识,良好的养成。
2、注重训练孩子的基本技能
很多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是因为做事不熟练,因此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以帮助他们熟练掌握。
比如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系鞋带等都属于幼儿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当孩子熟练掌握后,完成速度也会相应提升。
3、为孩子树立准时守时的形象
父母永远都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好的老师,所以,父母应该要利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引导孩子。
因此,家长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准时守时的人,那么自己本身也应该是一个准时守时的人,那么孩子才会在父母的引导下变得准时守时。
4、让孩子承担自己不守时的后果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不舍得骂不舍得打,不管干什么都有家长帮忙解决和处理。时间一长,就造成了孩子没责任心的习惯,让孩子做事越来越没有原则。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在不涉及安全的前提下,家长要让孩子承担自己不守时的后果,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他才能记住这个教训,有自己的责任感。
三大时间管理的黄金法则
1、把浪费时间的事扼杀在摇篮里
生活中有太多琐碎的事情会消耗我们的时间,只是人们当时往往沉迷其中无法自觉,只有当安静下来之后,才会回想这一段时间虽然忙碌,却一事无成。
不仅大人如此,孩子也是一样。对孩子来说,他们的时间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主观浪费的,比如上课不听课,回家做作业就会多花时间;比如喜欢玩游戏,就会减少睡眠时间……
找到浪费时间的原因,让孩子从这些事情中抽身,只有他们真正认识到时间的可贵,学会管理时间,做事才会有所改变,有着尽可能高的效率,对其一生都是非常有利的。
2、紧急事情提前做,区分事情的优先级
孩子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很多事情无法进行有效合理的安排,他们有时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做出错误的判断,把紧急的事情推迟做,而把自己喜欢但无关紧要的事情提前做。
这时父母要帮助孩子认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引导他们学会使用四象限时间管理法,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清什么事情应该优先去做,什么事情可以适当推后。
这不仅能够加强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而且也能够让孩子养成做事井然有规矩的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心应手,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是会受益匪浅。
3、学会认知时间,养成固定习惯
父母可以在孩子对数字有概念的时候,教会他们认识钟表,在孩子稍大一些之后,告诉他们每做一件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培养他们的时间概念。
当孩子渐渐对一件事情产生了习惯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延续这种习惯,开始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发展,这在大部分时候肯定是有助于孩子学习进步的。
只是父母要注意,不要擅自做主强迫孩子,而是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样孩子才会发自内心接受,才会有真正进步。
孩子缺乏时间管理的原因
1、本身缺乏时间观念
孩子由于年龄的原因,使得他们自身并没有正确的时间概念,而对时间的模糊,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各个方面无意识的处处拖延。
特别是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比如玩游戏,玩玩具,此时也许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但在他们看来,却不过只是过了几分钟的时间而已。
所以他们无法正确判断时间,也就无法把控自己的行为。对此父母要表示理解,因为即便是成人,当他投入某件事情中时,也会自然而然的忘记时间。
2、没有预留空余时间
孩子缺少对突发事件的判断能力,他们总是喜欢把事情留到最后一刻去做,比如家到学校的步行时间是十分钟,他们就会提前十分钟出门,根本不会考虑还有堵车之类的情况发生。
在孩子们的思想中,提前出门就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有时是玩耍的时间,有时是睡觉的时间。如果没有时间把控的自觉性,孩子就会一直有拖拉磨蹭行为,还会影响到他们上学。
3、即便磨蹭迟到也不会有处罚
虽然父母和老师都不喜欢孩子做事拖拉,或者上学迟到的行为,但是如果这种行为真的出现,孩子也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处罚,顶多就是被责骂几句或者罚站一会。
当孩子对这些惩罚措施无所谓或者不在乎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收敛行为,所以他们会一直疏于对时间的管理,养成做事慢半拍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