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的时候会有一种不愿意上学的表现,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和孩子及时沟通,看孩子时候在学校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后加以引导。
一年级小孩厌学不想上学怎么办
1、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想去上学
一年级孩子厌学不肯去学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长不能靠自己的猜测就下定论,孩子一般都心思单纯,如果家长能把孩子当成朋友去交谈、出谋划策,相信孩子会很愿意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所以家长最好帮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比如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不敢说,在学校学习受挫了等等。
2、应该对孩子表示同理心
其实孩子向父母吐露心声,往往是希望能够获得安慰和鼓励,从而推动他们重拾信心。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听懂他的言外之意,就一通数落或者打骂,反而令孩子不知所措,从此怕被责罚而不敢说心里话。当孩子向爸妈吐露心声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妨放下架子,表示理解,跟孩子产生共鸣。
3、与孩子共同讨论
如果孩子不能解释为什么不愿去上学,或者所提的借口有些牵强附会,你不防婉转地问他,这样可能会启发他毫无保留地与你交谈。例如,这样问:“今天在学校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在听孩子说话时,既要听事实,又要注意揣摩孩子的表情,还要观察他的某些动作,然后与孩子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陪伴孩子多去学校转
家长应该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一同去学校附近进行转转,可以的话,再进校园里转转。经常如此做的话,孩子就不会对学校产生陌生感,而是渐渐出现熟悉感。要知道,小孩对于不熟悉的地方也是很抵触的。
一年级孩子上学会遇到什么问题
第一类:由宽松到约束的转换。
学校生活的主要特点就是纪律,规范,目标,计划,考核。这种从身份到心理上的转变,以及对未来的疑惑,肯定对每个孩子都存在一定压力。
第二类:正确的目标,习惯,方法的建立。
学习是一个终身行为,并非只有在学校里才存在学习问题。而学校学习的基本目标,是为了考出好成绩,升入更好的学校。那么为什么而学习,应养成什么样的习惯与方法,与未来能否顺利实现基本目标息息相关。这是个长期问题,又是个从一开始就必须重视的问题。这方面,各位家长责无旁贷。
第三类:人格的养成。
人是社会的动物,进入校园就算正式踏入了社会。要与老师,同学打交道。要与各种顺利与挫折的状况打交道。如何面对,如何沟通,如何解决,如何一步步养成健康人格,某种程度上比学习本身还重要。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学习的一部分呢?
要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家长一定要明白,这必然首先是家长的问题,而非孩子的问题。关键抓住一条:家长的见识决定孩子的高度。不要粗暴,不要跟风,不要急躁。
家长如何引导一年级孩子适应新生活
1、激发孩子入学兴趣。父母可与孩子开一次“家庭座谈会”,认真与孩子做一次交流,让孩子感到自已长大了,是小学生了,要以小学生的样子来要求自己。帮助孩子找到自我的身份,激发孩子做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2、培养孩子规则意识。进入小学,孩子无论课上课下都要遵守学校的纪律,服从老师的管理。开学前家长要和孩子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使孩子入学之后尽快融入校园生活。
3、锻炼孩子自理能力。上小学后,很多事情家长都不能代劳,从系鞋带、系扣子,午休生叠被子等生活小事,到收交作业、课前课后拿放课本、学具,收拾书包等学习上的事都要孩子自己完成。所以要提前在家中陪着孩子多练习,从点滴小事做起,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4、训练孩子专注力。原来孩子上幼儿园是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现在变成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可以是10-20分钟做起,以后再逐渐延长,引导孩子适应小学的课堂生活。例如大声朗读,有利于训练孩子注意力。每天安排10—20分钟时间,大声朗读父母指定的内容,口眼脑协调并用,尽量不读错,不漏读,坚持下去,这个效果也非常好。
也可以买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材料。如拼图、走迷宫、积木、下象棋、找异同(小米黄豆玉米放一起,从中挑选出小米。
5、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家庭的作息时间应努力与学校相一致,在饮食和生活起居方面也要作适当调整。每天早睡早起,保持个人卫生,并要按小学的作息要求,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大人的作息时间也尽量早一点,和孩子保持同步。
6、在上学前,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陪孩子阅读的时候,要求孩子不能够边听边玩,讲的时候可以提问。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培养了想象力和记忆力,提升其专注力,慢慢地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