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小孩几乎都会有叛逆期。所谓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从幼稚到独立成熟的过渡期。在这期间,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管与监护。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所有的孩子都有叛逆期吗
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有叛逆期。只是叛逆时间长短不一,叛逆表现各自不同,叛逆后果也有许多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学者与家长对于青少年的叛逆期研究关注较多。实际上,还有一少部分没有叛逆期的青少年,只是为数不多。本质上讲,没有叛逆期的孩子,其后果比有叛逆期的孩子更严峻,更应当引起专家学者和大众的关注和重视。
叛逆期是青少年心理和意识独立的必经阶段,是走向成年人的必经阶段。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为孩子有叛逆期而高兴,而不是烦恼和无奈。因为这是孩子心理和意识健康成长的标志性阶段。相反,如果孩子没有叛逆期,其后果的严重性远大于前者。这要引起家长的格外重视。
如果说有叛逆期表现的孩子令家长头疼,不好管教的话,起码这说明孩子在成长,将来总会走出这个阶段,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大人。而没有叛逆期的孩子,在心理和意识上永远长不大。我们见过太多的成人巨婴。妈宝男、妈宝女、啃老族等等,他们几乎个个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尽管身体强壮,但个个都是心智不成熟。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叛逆期
1、与孩子沟通要保持冷静
以硬制硬是对叛逆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沟通之前,急躁的父母,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不要脾气一急就开始对孩子打骂,把原本要好好沟通的计划抛诸脑后。此外,和孩子沟通最好在孩子冷静时,再进行沟通,效果更好。
2、在沟通中多观察
沟通有很多方式,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为孩子爸妈而焦急担忧的角色里沟通多少会偏离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观察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存在什么问题,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孩子作沟通。
3、不要过于苛刻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不要过于苛刻,要懂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千万不能太啰嗦,不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作为家长要耐心的陪孩子度过叛逆期,尽量不要打骂,这样会让孩子起反抗心理。最后,就是多沟通,多引导,不要强压。
4、融入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叛逆一半来源于与父母的代沟,他们认为父母总是批判自己追求的兴趣,比如动漫明星、电子游戏等。身为父母,不妨融入这叛逆孩子的世界,不要因为怕孩子的兴趣影响他的功课而厉声禁止,而是跟孩子讨论下他们喜欢的电子游戏、动漫明星,在融洽的讨论中再适时以合理的方式提醒孩子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不该学的。这样可以避免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或盲目追星。
5、批评孩子要分清场合
当着亲友或孩子的面批评孩子,孩子会感到难堪和不满,也听不进父母的批评。
6、措辞要切忌
“你简直不可救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真笨”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7、征求他人的意见
教育孩子不是父母自己就能解决的事情,总会碰到瓶颈,这时候不妨多和有相同经验的父母或孩子的老师交流想法,使自己的思想不那么局限。
孩子产生叛逆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四个
第一,孩子思维发育趋于成熟。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大脑发育逐渐成熟并趋于健全,对事物和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和观点。从前他们崇敬父母,但是现在随着生活空间和交往范围的扩大,以及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得到的信息,发现父母的观点不总是正确的,进而对父母管教产生了质疑和否定,甚至出现顶撞和行为逆反。
第二,精神上追求独立自主。初中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常常顾忌不到他人的想法与心情,因此会出现认知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他们会把父母的劝说及指点都看成是对自己的管制,是对自己自由的干预和限制,所以,只有通过反抗和对立才能达到追求自己独立自主的目的,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第三,性别意识强化。初中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进而导致性别意识增强,最终发展为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萌发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进而激发逆反情绪。所以,青春期的儿子更容易与父亲作对,女儿更容易与妈妈唱反调。
第四,父母自身的缺陷和教育失当。如果父母性格不好,本身行为习惯上有较多缺陷,孩子更容易叛逆。有些家长管教孩子简单粗暴,不来不会好好沟通,或者小时候对孩子特别溺爱,等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开始严加管教,制定各种家规,让孩子一下子无所适从,还有的父母当面教孩子应该怎样怎样,而背后自己的言行却是另一套,让孩子觉得大人非常虚伪、不可信任,等等,诸如这样的原因,都会导致孩子产生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