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孩子喜欢打人,家长想想是不是自己和家人相处是不是也是交流少动手多,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是不是也是打骂的教育方式?如果是的话先自己反省。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能看到大人的影子,不要一味指责孩子。
孩子老是动手打人怎么教育
1、作为父母,一定要稳住自己的情绪。
一些家长一看就自己孩子在和小朋友动手,就马上呵斥孩子。这是非常不好的。家长应该问清楚什么事情,什么原因。孩子有可能是在自我防御,孩子有可能是欺负别人。父母要帮助孩子辨别这两类情况,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
孩子在父母的示范下,才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但是往往看到孩子直接纠缠的时候,父母都是心气比较急躁的。所以父母一定要稳住自己的情绪。
2、帮助孩子找到好的环境,降低负面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现在的父母都是想把孩子送去重点学校,优秀排名的学校读书。除了让孩子收获好成绩,还想让孩子结交志同道合的好伙伴。
小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如果周围的一个孩子打人了,可能是受其他人的影响。也许孩子周围存在着爱打人的小孩,才模仿着学会了打人。父母在孩子慢慢长大的道路上,需要为孩子找到健康的生活环境。
3、教给孩子正确的表达情绪的方法。
孩子在打人的时候其实是在发泄情绪。作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表达情绪的正确方法。孩子知道了正确的方法,才会做正确的示范。
比如:孩子在学校被抢了玩具,妈妈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
比如:孩子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是小朋友不愿意,妈妈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
比如:孩子被同学欺负了,孩子被挨打了,妈妈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
家长的指引会带给孩子正确的方向,孩子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将决定他以后怎么走。父母的指引着孩子前进的方向。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小时候长弯的时候,家长及时给他扶正,他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父母的意义和价值。
4、适当惩戒,树立规则意识。
孩子需要明白:社会有社会的规则,学校有学校的规则,家庭有家庭的规则。从小树立规则意识,才能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父母针的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设定规则。只要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的家长可以不干涉。伤害别人和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制止,并且进行适当惩罚。
当然,作为父母,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成见和批判,不能给孩子贴标签,要看见孩子的心理需求,并且充分尊重和关心孩子,孩子才能内心坚定,外表柔和,变得越来越好。
孩子打人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1、行为暗示带来的潜意识行为。
比如,父母之间经常动手,孩子经常看带有武打场面的动画片……
这些环境影响会给孩子产生强烈的行为暗示:打人的行为可以解决问题、争端,可以让自己获得优势。久而久之,这种行为暗示就会成为孩子的心理认知,打人就会成为孩子的潜意识行为。
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并不认为打人是犯错。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改变孩子的心理认知。
2、情绪失控下的心理反射
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是自控能力不强。在情绪失控下,孩子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宣泄情绪,就会本能的选择暴力行为来宣泄情绪。这种心理反射其实很容易理解,大部分人生气的时候都想动手打人,但有人能控制住情绪,有人则不能。
情绪失控会导致短时间的极端心理、判断力失衡,在这种状态下,孩子打人的程度完全取决于情绪状态,很容易发生危险。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在发泄情绪时不会认为自己在犯错,但发泄完情绪后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理矛盾。
这个时候,解决情绪控制能力,是最关键的方式。
如何培养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
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和信赖感
家中的成人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孩子。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发现、鼓励他们优点的同时,也要接纳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不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横向比较。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孩子。
帮助孩子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平时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孩子树立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经常和孩子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他们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情绪。
要教孩子认识、接纳、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当孩子有负面情绪,发脾气时,家长不能用更高的嗓门去压制孩子,尽量保持冷静,等孩子平静后告诉他们情绪可以表达,但正确的表达情绪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当发现孩子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