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妈妈脾气暴躁会对孩子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身体健康以及成长和发展。建议妈妈在家庭生活中与孩子有效沟通,放慢节奏,与孩子温柔交谈,控制情绪,避免发脾气或责怪孩子,否则容易造成隔阂。
妈妈暴躁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谨小慎微,唯唯诺诺
妈妈脾气暴躁,孩子因为害怕被打骂,会变得顺从,做事没有自己的主见。惧怕父母的暴脾气,而把自己深深地包裹起来对人、对事没有边界,不知道拒绝,把自己搞得异常的疲惫。
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害怕出错,性格产生缺陷,总是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好,没有自我。总想方设法让别人满意,别人觉得好,那就好,没有主见,别人的感受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自己有脾气,但是会压制它,不让它发出来。
性格怯弱,自卑、敏感,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非常怯懦,不敢反抗,自己吃哑巴亏,长期积累,容易焦虑抑郁。
第二、逆反
和第一点中的孩子正好相反,妈妈脾气暴躁,对孩子恶语相向,对孩子缺少宽容和耐心,会不断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妈妈越要求,越吼,孩子的行为会越和妈妈期望的相反,这就是强化孩子坏行为的后果。会让亲子关系恶化,孩子长大后,会早早的离开家庭,和妈妈一点都不亲。
总结一下第一点和第二点,就是“不是在沉默,就是在爆发”。
第三、情绪管理差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起着示范作用,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反映着父母的行为。妈妈脾气暴躁,会让孩子有样学样,如果是女孩,长大后可能和妈妈一样暴躁。如果是男孩,暴躁的同时,也有可能有暴力。孩子长大后不会沟通,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也用暴躁的方式去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第四、缺乏安全感
妈妈暴躁的时候,每一分钟对于孩子来讲,都是煎熬,恨不能立刻逃离这个家……因为感受不到家的温暖与和睦,所以对待亲情也显得异常的淡漠,很难做到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甚至成年后很长时间都不愿意回家。还有人曾表示,自己对父母的恨甚至多过了爱。
第五、孩子不自信
妈妈暴躁,对任何事情都挑刺,让孩子感到家就是一个冷冰冰的地方。孩子会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被喜欢。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一件事。
在学习上,经常被父母吼,在学习上,也会自我怀疑,认为自己背不下来,学不会。学习成就就不好。这样,可能会恶性循环,学习越不好,家长就越吼……
长大后,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只要别人对他稍微好点,他就会被感动,千方百计还回去。而且,这样长大的孩子,容易被欺骗。
家长如何减少自己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一、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在工作或生活中出现的负面情绪,家长们往往无意识地带回家。当孩子叛逆、不听话、做错事时,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这都是正常的。家长们要做的就是看清这些负面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情绪。
二、给自己一个缓冲期
家长觉察到自己的负面情绪之后,给自己建立一个缓冲期,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下来,可以先和孩子暂停沟通,倒数十个数、深呼吸五次、喝一杯水等,短暂调节一下再继续沟通。
三、合理表达,理性宣泄
家长可以和孩子适当表达情绪,这时要注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说明情绪产生的原因。表达情绪也是宣泄情绪的一种,除此之外,家长们还可以通过做家务、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四、及时反省
要及时反省自己在亲子沟通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如果因为自己的过激反应伤害到了孩子,家长应该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并反省自己的行为,在反思的同时也要向孩子表达爱。
如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父母以身作则,身教重于严教。儿童对一种家庭气氛的心理承受力,表现在他对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形象的适应和接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
二、父母要有民主的行为作风。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这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极为有利的深刻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孩子来说,既是长辈,也是教师和朋友。父母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和关心是治家、教子的基本条件。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夫妇双方。因此,有责任感的家长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子女成才,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作配偶的特殊艺术和家政科学。
四、父母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父母乐观、镇静、愉快的情绪对孩子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父母应自觉克制来自各方面的烦恼、伤感和忧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感到家庭是温暖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