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吧

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吧  >  问答中心  >  小学生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小学生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2025-04-02 16:18 1

已有1条回答

与孩子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找到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并给予积极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寻求帮助和支持。

小学生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1、聆听并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感。与孩子交流时,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不想上学的原因,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要轻易地批评或指责。

2、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孩子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3、调整孩子的学习压力。如果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可以帮助他们适当减轻课业负担,调整学习计划,鼓励他们多参与体育、音乐等课外活动。

4、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及时表扬和赞美孩子的努力和成绩。

5、与老师、家长一起协助孩子。通过与老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小学生为什么会厌学

1、孩子学习中遇到困难了,不能够自主解决

畏难情绪,让孩子产生逃避心理,这时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增加自信心。

2、被老师批评了

有部分孩子会因为被老师批评,久久走不出自身情绪,需要家长及时疏导。

3、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期望太高

父母对孩子要求太高,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害怕的心理,孩子压力大也容易不愿意去学。成年人有时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也会出现逃避的心理,何况是小孩子呢。

4、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费时不讨好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在基础学习上花费更多时间,却没有效果,产生挫败心理。

5、学习作业任务太多,产生厌恶心理

“双减”政策下,学校基本没作业或只有很少一部分作业。孩子基本在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但有些孩子在完成学校作业的同时,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有些孩子完全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甚至要很晚才能完在。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形成厌学心理。家长布置的巩固作业,需要适量。尽量给孩子留出自由支配的时间。

小学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1、预习的习惯

让孩子对老师没讲的新知识提前自学。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利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家长要提醒孩子找到标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上课时着重听自己不理解的知识。通过自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上课听讲时有重点,听课效率提高。家长要和老师沟通配合,老师在学校布置预习的作业,并检查孩子预习的情况。家长在家里监督好孩子预习,慢慢培养出孩子预习课本的好习惯。

2、收拾书本文具的习惯

孩子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看似一件小事,但其实这对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小学生没有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就会出现不按时交家庭作业或忘带书本文具的情况。这些都是因为平常父母帮他们做的太多,把他们的东西都收拾好。其实这样是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自己收拾书本文具,孩子做完作业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将书本文具收拾进书包,并且摆放整齐,父母长期教导孩子收拾东西,孩子就会形成习惯,把自己的其他物品也收拾整齐。

3、认真听讲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就是良好的听讲习惯。孩子的注意总是集中不起来听课,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家长要想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关键是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家长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学习的目的,时刻关注孩子的听课状态,通过注意力训练,让孩子在小学就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4、善于思考的习惯

孩子在上小学时,会出现一遇到难题就退缩的情况,或者懒于思考,寻求家长、老师、同学的帮助。家长要鼓励孩子敢于向困难挑战,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急于帮忙解决,要多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孩子成功想到答案,会激励孩子继续思考,慢慢的孩子就会养成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习惯。

5、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复习帮助孩子加强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良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会反思,总结教训。

初三学生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16岁孩子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中学生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
上一篇:孩子不学打骂鼓励都不行 下一篇:男孩如何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