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首先你要跟孩子像朋友似的相处。要了解他的想法,理解他的行为。比如说一件事情,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你要引导他把他的心里话告诉你。要跟他好好的沟通,平等的对话。要尊重他的感受。
叛逆期孩子怎么引导
1、尊重:孩子处于叛逆期时,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识相对比较强,希望通过自己做主决定部分事情。这时一定要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不要以说教或打骂为主,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叛逆期行为减少;
2、鼓励:可以引导孩子做有兴趣的事情,多给予鼓励,让孩子产生被认可、被相信、被尊重的感觉,使孩子的叛逆期行为有所减少;
3、沟通: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一定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沟通、理解,让孩子将想法说出,将其作为成人来引导,而不是控制或批评、教育。将其当成大人来尊重和对待,会让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满足,叛逆期行为也会减少;
4、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果在家庭中,家长经常出现打架或吵架的情况,孩子在叛逆期的行为会特别明显。这时家庭氛围特别重要,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互相尊重,叛逆期的孩子也会有所收敛,这时家长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显得格外重要。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逆反心理”
1、反复唠叨引起厌烦
很多家长最怕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所以同一句话,同一件事会在孩子的耳边反反复复的重复。这种无休止的唠叨说教,长时间下来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甚至是对家长的说教产生免疫,就算是家长说的再有道理,他们也非常不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存在这种行为。如果能做到言不烦,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思考问题的余地,允许孩子有情绪上的转变,孩子做好了思想准备,就会更加愿意接受家长的意见。
2、期望不切实际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优秀的,所以他们常常会强行给孩子安排一些孩子不喜欢的学习内容,或者私自给孩子构设蓝图,将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忽视,这样便会影响了孩子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而且,拔苗助长是造成孩子有对立情绪的主要原因。其实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要求,这种要求可以在孩子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稍微提高,让孩子完全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不会引发逆反心理。
3、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对孩子充满吸引力,对孩子来说世界是神秘惊奇的,这也让他们产生了极强的探索心理。很多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在孩子的眼里非常新鲜,所以这种好奇心就容易使孩子“闯祸”。有很多家长会把孩子探索和好奇视为胡闹,就会对孩子进行呵斥打骂。孩子委屈之下不满、反抗的情绪油然而生。聪明的家长会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探索,或者是解答孩子心中的疑问,不仅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还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
4、过于严厉,损伤孩子自尊心
不打不成才,仍然是很多家长所坚持的一种观念。在他们的心中“严厉”等于“体罚”,并且毫不在意在他人面前揭露自己孩子的短处,更有甚者,会对孩子进行讽刺挖苦,孩子的自尊心是若无物,这样难免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家长可以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个体,理解尊重孩子,什么事情都尽可能和孩子商量着来,与孩子平等相处,以理服人,不利用自己是家长的优势去强行使孩子屈服,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叛逆期孩子怎么沟通
1、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在与叛逆期孩子交流时,我们需要敞开心扉,积极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感,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肯定,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2、尊重他们的独立性。
在孩子进入叛逆期时,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因此,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允许孩子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权。
3、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
在与叛逆期孩子交流时,我们应该采取建设性的交流方式,避免对孩子进行过度批评和指责。即使在面对不良行为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供有效地帮助和建议。
4、建立信任与亲密关系。
在叛逆期中,孩子需要建立信任感、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支持。当与孩子进行沟通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建立亲密关系,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孩子感到被关爱、被理解和被支持。
5、选择适宜的时间和方式。
在与叛逆期孩子进行沟通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时间和方式的选择。有些时候,孩子可能处于不适宜的心理状态或情绪波动下,此时进行交流可能不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确定沟通时间和方式上要做到灵活多变、适应孩子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