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家长责备孩子熬夜玩手机,但自己在晚上也会熬夜玩手机,不能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孩子耳濡目染,可能也会经常熬夜玩手机,此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改掉熬夜玩手机的坏习惯,并帮助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
初中生熬夜玩手机不听劝怎么办
1、设定规矩: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使用手机的规矩,例如规定晚上一定要关机或者只允许使用一定的时间。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2、激发兴趣: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喜欢追求刺激和新鲜感,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寻找其他有趣的活动,例如运动、音乐、阅读等,让孩子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3、限制使用场合:家长可以限制孩子在某些场合使用手机,例如饭桌上、睡前等,让孩子意识到手机使用的时间应该有所限制。
4、与孩子交流: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通宵玩手机,是否存在其他问题。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可以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
5、示范行为: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孩子,例如自己不使用手机或者限制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让孩子看到正确的行为模范。
初中生熬夜玩手机的危害
对学业的严重冲击
初中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学习的关键时期,大量时间耗费在手机上,必然会严重影响学业。
当他们沉迷于游戏、短视频等,很难集中精力完成作业、复习功课。
有的学生晚上熬夜玩手机,导致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长此以往,成绩会不断下滑。手机中的各种信息还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得学习时难以专注,学习效率大幅降低。
对身心健康的损害
长时间町着手机屏幕,对初中生的视力影响极大。由于他们的眼睛还在发育阶段,过度使用手机容易引发近视、散光等问题。而且,沉迷手机往往伴随着久坐不动,缺乏运动,这不利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发育,还可能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在心理方面,虚拟世界的过度沉浸,会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有的孩子沉迷手机后,与家人、朋友的沟通明显减少,性格变得内向。同时,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也可能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对社交能力的阻碍
初中生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锻炼社交能力,而沉迷手机会让他们忽略与身边人的互动。过度依赖手机社交,如通过聊天软件、游戏交流,会使他们在面对面交流时出现表达障碍、缺乏眼神交流等问题。
在学校的小组讨论中,沉迷手机的孩子可能不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也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影响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对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的削弱
沉迷手机的初中生往往难以合理安排时间,缺乏自律性。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而忽视了原本应该完成的任务,如阅读、锻炼等。这种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会影响到他们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时间管理能力,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
初中生有什么特点
1、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他人的刺激。初中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很容易冲动行事。很多青少年参与的打架纠纷事件中,产生纠纷的原因也许只是很简单的一件小事,但由于他人的挑唆,青少年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斗志昂扬”的错觉。
2、心理素质相对薄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今正处于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初中生自身的价值观系统尚未成熟,接收到一些不良信息后,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被众多青年追捧的网红或者明星自身的素质如果不过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3、自尊心较强,容易自卑或者自大。初中生的心理十分敏感,也很在意外界的评价,容易受到评价的影响。很多初中生都存在无法清晰认识自己的问题,要么自卑、要么自大:自卑则容易导致心理慢慢抑郁;自大则容易使过于自负,无法接受失败或者不如他人,影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