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孩子胆比较小时,大人可以让其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多沟通交流,可以参加户外娱乐活动或者是家庭聚会,也可以直接到人多热闹的场所,并指导正确的沟通方法,克服恐惧以及紧张的心理。
孩子内向胆小怎么引导
1、首先要确定孩子胆小内向是不是就是性格的问题,对于性格可能存在一些天生就有的因素,也会受到生活及教育的环境影响,比如孩子不够有自信就是形成这种性格的一个原因。
2、对于后天的部分,家长可以多在日常中来下功夫,一有空就要多带孩子外出,多与其他的大人小孩进行接触,只要接触的次数多,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丢掉一些戒备心。
3、孩子内向的一个表现则是看到大人不会打招呼,不要将这点归于孩子的礼貌问题,这是孩子有着较强的自我保护,胆小内向的不好开口,这时家长可不要训孩子,会有反效果。
4、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鼓励式的训练,训练时可以使用渐进方式,比如孩子叫人的声音非常小的话,就要耐心鼓励用较大的声量再叫一次,一定要用鼓励而不是训斥,这样逐步的鼓励孩子叫人有足够大的声音后,再进一步教孩子用看对方眼睛叫人的方式来表达真诚。
孩子胆小跟什么有关
1、安全感的缺失。孩子从在母体内开始,他就能觉察到他的周围环境是否是安全的。婴儿期,他会用哭声来表达他的需求。比如:要吃奶、要人陪伴。如果照顾者能用正向的回应来满足他的需求,他就能及早培养出对他人的信任感,并产生安全感。如果父母总是否定他的感受,孩子的要求总是得不到满足,他总是看不到父母。他就不再对父母抱有任何希望,也不愿再与别人交流。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照顾。当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他就会大胆的去探索周围的事物。
2、低价值感、成就感。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非常重要。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总是达不到父母的期望,那么,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得不到家人的肯定,也就没有成就感。一个没成就感的孩子哪里还敢在父母面前大胆玩?大胆提出要求?甚至做任何一件事,他都会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做好?如果没做好还会遭受白眼,那干脆还是放弃好了。父母给孩子的期待要合理,要多肯定孩子的努力。
3、孩子缺少锻炼和鼓励。孩子必须亲自去面对事情。当孩子碰到困难时,父母是否没有及时去帮助孩子战胜困难,孩子面对困难时就会产生消极态度,易打退堂鼓。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有挫败感,无法接招。再加上父母的批评与指责,缺少鼓励,就会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导致后来胆子会越来越小。
4、生活秩序的原因。生活秩序是指本来孩子平常的生活一直是很有规律的,突然有一段时间妈妈很少陪他。工作忙或是与爸爸吵架、离婚或不在家住或很晚回来。总之,孩子处于一种变动不安的生活状态中,他就会感到不安。孩子会感到很失落,对做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来。夫妻感情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孩子能拥有稳定的生活。这样孩子才能有良好的性格。
如何培养一个勇敢大胆的孩子
1、让孩子树立自信心。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胆怯退缩的重要法宝。胆怯退缩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表示怀疑,结果可能会由于心理紧张、拘谨,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因此,父母要教导孩子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应该为自己打气,相信自己有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然后按照想法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
2、鼓励孩子与人交往。父母要鼓励和带领孩子多和别人交往,特别是开朗活泼的同龄人交往,并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孩子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愿意与人交往。父母也可以借助家庭、学校、孩子的伙伴、亲朋好友的作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交平台。
3、让孩子尝试做一些不喜欢做的事。有些孩子总是屈从于他人,不敢鼓足勇气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误以为自己生来就喜欢某些东西,而不喜欢另一些东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什么事情都要敢于去尝试,尝试做一些自己原来不喜欢做的事,就会品尝到一种全新的乐趣,从而慢慢从老习惯中摆脱出来。关键要看是否敢于尝试,是否能把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底。
4、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父母要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否则会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