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平时要以身作则,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要一拖再拖。不然幼儿将会学习父母这样的坏习惯,总是做事拖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阻碍了孩子自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的孩子吃饭洗漱不紧不慢,这肯定是家长缺少督促,因此一定要做到监督作用。
幼儿做事拖拉的原因
原因1:专注力时长有限。比如,在写作业时听见开门声要看一看,看见手机想要玩一玩,总是分心不能集中注意力,认认真真地把作业写完,最后磨蹭拖沓到深夜。
原因2:缺乏时间概念。幼儿做事拖拉,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因为时间概念模糊,他们觉得一件事如果不是非得做得快才有更好的结果,那么慢慢来也没什么问题。
原因3:对某些事不感兴趣。做喜欢的事非常积极,不喜欢的事能怎么拖延就怎么拖延,慢吞吞的,这是很多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对一些事不感兴趣,而家长又坚持要让他们去做时,幼儿就只有“磨时间”,敷衍了事了。
原因4:天生慢性子。有些小孩不管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行动轨迹,只全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安静沉稳,做起事来也是不慌不忙、慢条斯理的类型。
原因5:缺乏自信心。有时候孩子做事慢,不是不想做,而是没自信。所以做事时瞻前顾后,自然也就快不到哪里去。如果大人不停催促孩子,孩子就会越发慌乱,做事越来越慢。
幼儿做事拖拉的解决措施
第一、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十岁之前的孩子对于时间都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我们要努力去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意识。
让孩子去感知三分钟的闹钟,和看三分钟的书,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时间的长短。同样的时间,对于闹钟来说孩子就会觉的是噪音,感觉很漫长。对于感兴趣的书来说,孩子就会感觉时间稍纵即逝。家长也要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及制定的时间表对孩子来说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第二、改变评价角度,少说“慢”。动作慢的评价会使孩子忽略时间的利用,长期被说成慢,孩子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慢。家长需要有意识的夸她表扬并告诉她,比如今天进步了,速度比昨天快了;又如告诉她只要吃饭的时候不做其他的事情就可以快起来。
第三、让孩子对事情产生兴趣。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很快。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样就是离自己最亲近的父母。
第四、让孩子承担“后果”。家长不妨规定做事情的时间,甚至可以给孩子列一个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同时让孩子承担做不完事情的后果。比如迟到、吃不饱、完不成作业等,只要养成习惯,以后孩子的生活就会有规律了。
幼儿生活习惯不好怎么办
方法一:合理的情绪表达。这个阶段的宝宝缺乏自控能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用哭闹来发泄,妈妈应该教会宝宝学会自我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阅读情绪管理类的儿童读物,来为宝宝普及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教会幼儿运用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
方法二:独立的自理能力。很多宝宝都会过于依赖父母,养成懒惰的性格。家长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小事开始让宝宝学会独立处事,为了锻炼宝宝自己整理事物的能力,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玩具收纳架,高度刚好可以满足宝宝的身高需求,宝宝就可以自己去拿取玩具并归类摆放整齐啦。
方法三:保证在幼儿园和在家中的标准一致。父母需要记住的是,不能光靠老师方面的努力,在某种意义父母对幼儿的教育更为关键。一些父母溺爱子女,幼儿在幼儿园时严格规范,回家后却放任自流,这肯定是不行的。或者某些要求时紧时松,时而执行时而废弛,如此就难于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