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1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曾经与父母的无话不说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成了,宁愿与自己的朋友交谈也不去找父母沟通,这就像是中间有堵墙,阻隔了孩子与父母,那么孩子与父母沟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孩子与父母沟通存在的问题
1、不能互相理解
父母和孩子没有正确理解彼此的需求。这是因为父母和孩子的需求在内容和标准上不同,这使得双方都积累了对彼此的不满,而没有让对方充分看到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心理层面的差异是导致父母和孩子不能够进行正常沟通的问题之一。
2、对孩子宣泄负面情绪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工作会积累很多的负面情绪,再回到家中之后,他们会因为孩子的一丁点不对,就会把负面情绪通过指责批评,宣泄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在默默忍受之后便会把父母拉进自己的“黑名单”中,因为和父母沟通动不动就会被骂、被批评指责,所以孩子会变得逐渐拒绝和父母沟通。
如果你的孩子心理有了问题。千万不要一味的骂他,首先你要从他的角度想问题,你也首先要肯定他的想法,先表扬他的优点,让他觉得你跟他是统一战线的,再慢慢的改变他的想法。
孩子心理有问题父母怎样沟通
1、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述,并保持同理心
认真倾听,并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已经觉察到他们背后隐含的感受,使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被接纳,从而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协助他们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基础。
2、不包揽孩子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爱干净的父母通常会有不爱收拾的孩子;讲究效率、做事麻利的父母通常会有拖沓、散漫的孩子
我们若能与孩子好好进行沟通,也就不会存在亲子紧张的问题了,往往是家长与孩子沟通不当,就会导致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要试着去孩子进行平等沟通,做到尊重孩子的隐私,那么与孩子沟通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与孩子沟通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害怕沟通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因为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就一直以被动的方式,等待孩子主动开口交流,但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在不断规避沟通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主动开口的次数,屈指可数。
2、指责埋怨型的沟通
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
青春期与孩子之间保持畅通的交流,最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平等,二是民主。要平视孩子,孩子渴望被需要、被关注,渴望成为家庭中真正的一员,不是被宠爱,而是真正拥有家庭事务的参与权,能够独立表达自己的想法。
父母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技巧
和青春期孩子交流,要走入孩子的内心。理解尊重孩子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出现的任何症状。不用过来人的眼光去衡量孩子行为的对错。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尊重是交流的基础。
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叛逆行为,父母要有包容之心。在这个特定时期,一些剧情是注定要上演的,不是父母教育的失败,也不是孩子犯了万恶不赦的错,是孩子人生这条路上的必经之道。
青春的叛逆,最无辜的是孩子,最该懂的是父母。孩子无辜是孩子没经历过,父母最该懂是因为今天的孩子就是曾经的自己。
怎么交流?从理解关心做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摆家长架子,不说教,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孩子骂父母是逆反心理期。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辱骂父母的孩子心理有问题吗
这个时期可能有一点这种早熟的叛逆,那这种情况还是要好好好好的去引导纠正的,不然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
打骂是一种发泄方式,孩子处于叛逆期,本身就有叛逆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加上父母平时的溺爱、姣惯更让他有些“横行霸道”,家长这个时候更不能与他对着干,火上加油只会害了孩子。
这个时候也正是父母审视自己、改变自己教育孩子方式的时候。
孩子骂父母怎么教育
跟家里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就是一种平等的姿态去交流。特别是当孩子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时候,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相对都比较完善了,这时候对外在的一些是是非非的认识也比较清晰了,那么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把他们当成小孩子来看待的话,那很有可能就会产生一些年龄上的所谓代沟。所以我还是觉得父母要调整角色,以朋友的姿态来跟孩子沟通。
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最佳方法
1、蹲下来仔细听孩子说话。家长想更有礼貌的听孩子说话,应该蹲下来,仔细的看着宝宝,让她说话,这样孩子会更加带劲了,她知道爸妈很在乎他了。
2、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千万别笑他。当孩子和家长说话时,即使孩子说的不合理,或者不搭调,也不能笑话孩子,否则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够好,有些自卑了。
3、家长要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想让孩子喜欢和你交流,家长也应该会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主动和孩子交流交流好玩的事情,让孩子感到有兴趣,这样就能喜欢和爸爸妈妈说话了。
4、身体语言同样重要,在亲子交流时,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一些肢体的表现也是需要的,比如当孩子做事情很不错,能主动叠衣服等,可以竖起大拇指来,这样就能给孩子一些鼓励,比说话还好用的。
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主要是因为站位不同,思维不同,理念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和孩子存在着年代感有代沟。那么家长就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懂得尊重理解,敞开心扉推心置腹的沟通与交流。得到孩子的信任理解,走进他的心里,朋友式的相处,才能心与心之间零距离的交流。
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的原因
被评价
孩子以前对父母说话时,总是被评价,很多时候是负面评价,不容反驳的那种。本来孩子只陈述事实、表达自己的看法,没想到父母一通评价,孩子心里堵的一塌糊,时间长了就不沟通了。
被命令
父母喜欢说:“你应该…”、“你不应该…”、“你必须…”、“你…”。孩子没有寻求帮助和建议,父母自以为是的提供建议,并且用命令的口气。大部分时候孩子只是叙述一件事的经过,或者为了说话而说话,并没有求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