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
当孩子做到家长安排的事情或者成绩有所提高时,家长都会想方设法的给他奖励,这不乏是一个好的激励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再接再厉,继续努力,还能拉近亲子关系。但也有家长会考虑,经常性的奖励,会不会有反效果。那么经常奖励孩子是不是害了他呢?
经常奖励孩子是不是害了他
经常奖励孩子不是害了他,过度奖励才是。每个孩子天性都对外界充满着好奇,可是学习新知识带来的乐趣,逐渐也会被繁重的功课所挤压。
如果这时父母许诺孩子,读书成绩好,就奖励什么东西,结果孩子过度关注“奖励”,反而忽略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就是过度奖励带来的最明显的后果,孩子错误地把责任当成交换奖励的筹码,如果没有好处,甚至不愿意配合。
被外部奖励所操纵的孩子,很难有内在驱动力。一旦奖励消失,动力也就消失了。所以这只能带来短期的效果,时间一长,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但是并不反对父母奖励孩子,就像大人在工作中,偶尔的奖励能让自己更努力,只不过父母一定要注意时间和场合以及方式方法,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人们常说,“天下无不爱孩子的父母”。可以说,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都是关心和爱护的。但在实际生活中,父母打孩子的现象却常有发生。下面从心理学角度解析家长打孩子背后的心理学原因。
经常打骂孩子是不是心理上有问题
1、没有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有绝对的权威,自己高兴也要孩子高兴,自己不高兴就见不得孩子高兴,不能考虑孩子的感受。
2、把打当成教育孩子的方式。部分家长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把打骂当成教育孩子最主要的方式。
3、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出气筒。当压力不断加大,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打骂孩子便成了父母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
4、把孩子当成另一方的替代品。在矛盾多发的家庭里,一方往往孩子当成另一方的替代品,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就打骂,打骂时也把对对方的不满、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了。
可能会出现所谓较常见自尊心缺乏或不自信,因为做错什么事都不被认可,不被承认,不被接纳或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对,都做不好,所以才挨骂。
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心理会怎样
经常被打骂,对人的身心肯定大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是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天性顽劣,倔强不驯,从小被打骂,也是梗脖子瞪眼不服不忿。只是小的时候无力反抗,只能咬牙忍耐,但等长大有了对抗的力气,就会变得格外叛逆。
这样的孩子往往性格怪戾、有暴力倾向,冷漠自私而且极为不孝。他们通常并不会自卑,反而会有一种偏激的自傲,看谁都不顺眼,跟谁都处不好,待人处事挑剔刻薄且不近人情。爱动火,爱发怒,还总喜欢以武力压人。这样的行事作风无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这种缺陷的形成正是小时候那些打骂催生出来的。
天性就懦弱胆怯、沉默内向的孩子,家长经常对其打骂,倒是的确会让他更加畏畏缩缩,完全丧失自信,总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本来就胆小,再强势压制,他会更加怯懦拘谨。与人相处,往往会格外敏感善变,要么独来独往不合群,要么无底线地讨好迎合别人,要么就是成为外人眼中没有脾气实则内心格外压抑的“老实好人”……总之,内心有自卑感,整个人的精气神就不会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不打骂,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会感到父母之间的争吵是危险的,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这种不安全感可能导致孩子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不信任和回避行为。
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让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在外面寻找温暖。时常吵架打架的夫妻,呈现在孩子面前的就是一副不和睦的状态。不是你在说我的不是,就是我在说你的不是,要么就是拳脚相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的孩子,他感觉不到家庭的温馨,因此他就想在外面去寻找,温馨,寻找爱。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他可能和社会上稍微对他好一点的所谓的二混混一起学坏,也有可能产生早恋的现象。
第二,与父母关系疏远。经常吵架打架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肯定不好。孩子也会比较,她会觉得别人的爸爸妈妈都那样的和睦可亲,而自己的爸爸妈妈却是如此的没有素质。他觉得自己有这样的爸爸妈妈佷丢脸,渐渐的就会与自己的父母疏远。这让我们做父母的感觉多么可悲啊。
第三,孩子容易变得内向胆怯。由于夫妻时常打架吵架,小小的孩子总怕自己哪一点不对,引发父母之间的战争。所以他变得胆战心惊,生怕自己做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因此变得一点不阳光,不自信。
第四,对孩子以后的婚姻家庭生活也会产生影响。人们常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今天父母婚姻当中的相处方式,也就会成为以后孩子夫妻之间的相处方式。今天作为父母的,用吵架打架的方式与自己的配偶相处,明天你的孩子也就会用相同的方式与他的配偶相处。我想这是每个父母不希望看到的一面。
儿童不可以长期玩手机,原因大家都是知道的。出现儿童拿着手机不放的场景,我们要反思一定是身边的大人给他们做了一个效仿的榜样。被要求先放下手机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大人自己。哪怕是用强制的手段管理手机这件事,也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孩子是不是不能玩手机
要不要禁止孩子玩手机,我觉得这得看情况,不同的情况,给予合理的处理方式,达到效果最优化。
在孩子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与人交流,一股脑儿的玩手机游戏,忘记了自己的作息时间,那么,家长就该重视这个问题了,这样玩手机,完全属于不合理。基于这种情况,家长是应该禁止孩子玩手机的。
如果孩子需要通过手机学习更多的知识,或者说家长的知识不够全面,只有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来让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这种情况,家长还是需要鼓励孩子“玩”手机,不过时间也不宜过长。
在这个信息时代,很多信息都是实时发布在网络上面,孩子可以通过手机获取更及时、有效的信息,家长是可以鼓励孩子多学习手机上面的有利信息,拓宽知识面,让孩子思维更活跃,不局限于书本知识。
小孩是可以玩手机的,只是要控制时间,因为小孩子的视力比较柔弱,如果长时间看手机的话,可能会对视力造成不好的伤害,所以最好还是少玩一会儿。
小孩子是不是不可以玩手机
在这网络的时代,如果不让孩子玩手机,也根本说不过去,毕竟我们大人都抵不过网络的诱惑,何况孩子呀!在这空闲的晚上,我总结出怎样更好的,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不让孩子玩手机。
1、首先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我们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就能以表率的形象说服孩子,就能让孩子会向我们学习,会更听我们的话。
2、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比如说:让孩子玩半小时或者一小时,玩完之后必须学习或者干别的事。如果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好习惯,不是上瘾的坏习惯。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玩一会也不是不可以。
3、家中不买电脑、不给孩子买手机。我认为这样的家庭还是极少数,可是也有这样的家庭。孩子的父母都四十多岁了,还用着老年机。家里没有买电脑,也没给孩子买手机。可是孩子都考上了重点中学,我也问过孩子的父母,他们说:“不是没钱购置这些东西,是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现在付出一点、将来会得到回报的。”
建议别玩!因为诱惑太大,虚拟世界的空间无限,连大人一入迷都不能自拔,何况孩子,对学习,眼睛,睡眠都会有很大影响,孩子是长身体和学习的重要阶段,一但孩子入迷难免强制,影响与父母关系很蕀手的。
小孩子是不是不应该玩手机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是纠结这个问题,因为现在是网络时代,好像孩子不玩手机,也跟不上时代了一样,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懂各种游戏,会唱各种网红歌曲,会跳网红舞就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很笨一样都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事物。
如果让孩子玩手机,又感觉有一种玩物丧志一样,特别是对眼睛的伤害,有时候大人看手机时间久了,都会眼前模糊一片,更何况是孩子呢。还有很多孩子早早就带眼睛,现在都发展到幼儿园孩子都带眼镜了。
不能说完全脱离手机。所以我感觉可以适当的给孩子玩一会儿,有时间限制,让孩子自觉。可以培养他的自制力。
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