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准确传递,彼此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还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家长和老师之间,如果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一定会大有益处。那么家长如何与班主任沟通对孩子的教育呢?
家长如何与班主任沟通对孩子的教育?
一、找时间。
和老师沟通,找到合适的时间是成功的关键。一个老师要管着班里几十个孩子,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再加上学校大大小小的会议和活动,几乎忙的不可开交。在和老师沟通前,家长可以先用微信或者短信和老师预约一下时间。
二、有重点。
很多家长也经常会和老师沟通,但多数时间都是在唠家常,谈话没有重点。和老师谈话的重点应该是孩子的学习状况、性格培养、生活现状等。沟通时尽量做到语言简练,突出重点,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招人厌烦。
很多家长的困惑是:想跟老师了解孩子的近况,可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害怕尴尬,又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只要家长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方式,这个困惑就能很好的解决。那么家长如何和老师沟通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家长如何和老师沟通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长想要和老师沟通对孩子进行教育,就要全方面的了解他的动态表现和情况。像孩子的成长,既要了解他的缺点所在、又要知道孩子的优点共处。了解缺点是为了让孩子在坚强中不断成长,当他可以从容面对缺点时他们的处事能力又会得到新的提升。
家长就可以直接和老师说“您认为我家孩子平时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表扬的呢”,这句话表达的就是老师对孩子的认可、也是我们家长希望孩子可以表现更好的地方。
一个孩子的成长、亲子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不能只有发现缺点和批评,还要有欣赏与鼓励去让孩子在优秀的路上走得越来越好。这样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孩子、并发现优点给予更多鼓励与欣赏。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长要弄清楚孩子不喜欢班主任的原因,根据原因找对策。不能光听孩子的一面之词,一定是自己通过了解得出的原因。其次,家长要和孩子沟通好,做好孩子和班主任之间的桥梁,让孩子更多地发现班主任的好,从而喜欢班主任。
孩子讨厌班主任家长如何沟通
1、不要随意指责孩子,找准其不喜欢班主任的原因。孩子对某位班主任不满,一定是有原因的。因此,家长需要静下心来,和孩子沟通,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技巧: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不喜欢班主任的真实原因;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立即否定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判断,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指点教训孩子,以免引起与孩子的冲突;当一个孩子抱怨说不喜欢某一位班主任时,他可能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把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耐心的倾听和关切的目光。
2、亲身体验法,教育孩子换位思考。家长可以让孩子扮演班主任,自己扮演学生,让“班主任”试着与“学生”交流沟通,用他认为对的方式对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对班主任的工作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在自己当班主任后,他便能理解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的心情,之后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就会逐渐缩小。
3、帮助孩子发现班主任的优点。家长要多帮孩子挖掘班主任的优点,可以到学校做一些侧面的观察、调查,找一些对班主任熟悉的人,尽可能多了解班主任的长处、闪光点,然后装作无意识地把班主任的这些长处、闪光点告诉孩子。要在孩子面前多夸奖班主任,引导孩子认识班主任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有崇拜感。
4、适时沟通法,家长应积极、主动、坦诚地和班主任沟通。当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班主任时,家长应该主动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以尊敬、虚心的态度,倾听班主任的话,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然后一起分析孩子的情况,并讨论相应的教育方式,设法取得班主任的帮助和支持。
其实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教育,保证孩子能够心理健康的成长。我们家长在孩子成长中,一直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而我们的言行孩子也是会看在眼中的,所以我们就要对孩子进行好的心理教育。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1、适当引领孩子
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父母的成长,孩子的成长最好是以快乐为基础,让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但是当面对失败的时候,快乐的孩子往往也会不知所措,这种时候就需要家长能够适时的在旁边进行引领。心理教育一直是深受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比较多,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2、尊重孩子
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在被尊重的时候也会能够提升自我的价值。因此,在这里提醒父母: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或者是附属物,不给孩子自由的自主的权利。
如今给位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方面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它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造就一批头脑发达,内心幼稚的孩子,所有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对孩子期望值太多的话,支配就会越多,让孩子内心变得很脆弱。因此对孩子要有适度的期望,当发现孩子在某种方面做出小成绩时,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肯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心理更加健康。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
孩子居住的环境要拥有浓厚的文化范围,此外和睦家庭对孩子的心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睦的家庭孩子情绪稳定并且活泼开朗,有信心,若家庭不和谐夫妻总是吵架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甚至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而出现胆小焦虑等情绪。
在与孩子沟通之前,家长应该先冷静下来,避免情绪化的行为和言论。家长应该听取孩子的意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使用手机,以及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意见,解释为什么家长没收孩子的手机,并且说明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多长时间内戒掉手机瘾。
孩子手机被没收后家长如何沟通
孩子手机被家长没收后,家长应该进行沟通。
因为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孩子受到家长的管制后会产生阴影,甚至怨恨。
家长需要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知道手机对他们学业和生活的负面影响,让孩子明白为何要没收手机,并给出具体的时间用来限制手机使用。
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扮演孩子的朋友,给予孩子指导和支持。
转变教育观念。这个时候的孩子他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希望受到家长、老师的重视,将他当大人看待,那我们就要从这个角度去做,有什么事和他坐下来,平等地交谈,减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其一、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家孩子的脾性,对症下药。比如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一切事喜欢藏在心里,一个人自我咀嚼。父母问什么答什么,或者问也含糊其辞、回避躲闪,对这类孩子,父母也不必生气,因为这与父母早期的家庭教育有关、父母的性格有关。父母除了鼓励孩子和他人交流之外,更有效的方式是“文字交流”。真正说,这类孩子并不是不想和人交流,只是很难打开他们的心扉。而不直接的“文字交流”——书信、微信等等,能让他们避开“尴尬”局面,从而能推心置腹地将心里话和父母讲出来。
其二、营造温馨、温暖、健康的家庭氛围。父母要尊重孩子,从理解的角度和孩子交流。对他们的叛逆之举、打扮之行等等,要给予理解、接受、引导,不可进行冷嘲热讽,责骂侮辱。否则开口就会吵,闭口则不说话,让孩子在孤独、烦躁、反感、倍受压抑的环境中煎熬地度过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就会出问题。
其三、父母要杜绝碎嘴式的唠叨,这是青春期的孩子最烦父母的一点。青春期的孩子奉行的是“我的青春我作主”,他们这个年龄最大的愿望是想自由,摆脱父母的控制和束缚。而父母的唠叨无疑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所以爱唠叨的父母和孩子必然会产生矛盾。关键是唠叨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带来了他们的反感。所以父母切忌,面对青春叛逆的孩子,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多嘴,不要唠叨。
其四、父母要改变说话时命令式语气和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交流时,用和孩子商量式语气,让孩子感到被尊重感觉。比如,不要命令孩子:“不把房间整理好今晚就不要睡觉!”而要给孩子提出建议:“你的房间有点儿乱,晚饭后抽空收拾一下好吗?”而孩子陈述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评判,让他们觉得你很重视他们的想法,他们才会逐渐信任你,有心事才愿意和你交谈。其实,孩子什么都懂,就是要面子,要自尊,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不是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