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
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怎么办?人都会犯错,关键是犯错之后的反思领悟,小孩犯错之后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就很不错了。家长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问题,让孩子从中得到成长!
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怎么办
1、谈谈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谈他的感受和需求,能让孩子快速得到认同感,为亲子间的良性沟通打开大门。比如说,孩子不能按时回家,家长可以说:“我也觉得正和朋友玩得高兴的时候,让你回家,对你来说很不容易。”孩子觉得被理解了,就很容易对家长敞开心扉了。
2、说出家长的感受和需求
孩子的态度软化些了,家长也要诉说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但是,我会很担心,这么做会……”能让孩子明确自己的错处。探索阶段的孩子,做错事不可避免,家长需要帮他认清对错。不过,家长态度明确即可,不可变成长篇大论的说教。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当孩子犯了错能够及时的改正,也是不错的一件事,但有的孩子特别的不听话,即使做错了也不愿意承认错误,那么小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怎么办呢?
小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怎么办
当孩子犯错之后,大家不要一通打骂就了事了,这样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有可能还会再犯,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孩子一个试错的机会,并且让他承担自己所犯下错误应该承担的责任。让他感受到做错给他带来的不良后果。父母陪他在错误中体验后果,然后又给孩子指明道路,帮助孩子走出错误,寻找解决办法,从而从根本上做到理解错误,改正错误。
小孩子犯错屡教不改,当孩子犯错要和孩子沟通,找出原因,是故意为之还是缺乏生活上的经验导致犯错。如果是前者,则要适当地批评;如果是后者,则要耐心地教导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帮助和引导孩子纠正错误。所以,找出原因很重要,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批评和指正。
批评要有理有据,重点在于引导纠正,不要聚焦在错误上,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能爆粗口。有些家长一急一生气,不由分说直接教训一顿,孩子这时候是抗拒的,心理层面并不接受这样的批评。批评不能带骂,尺度把握不好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而且这种记忆会伴随到孩子成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不能像对成人一样“讲道理”,要运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方式去解释。
8岁孩子犯错屡教不改,孩子就是不长记性,犯过一次的错,孩子会再犯,被家长教育几次仍然会再犯,孩子这样的毛病让家长很头疼,那么,8岁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怎么办呢?
8岁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怎么办
在孩子出现不听话叛逆心理时,不建议家长直接训斥或是强硬要求孩子完成某事,而是应该改善沟通方式,比如耐心与孩子沟通,避免孩子心中的压力、情绪无法宣泄,并且通过沟通可以理清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谈他的感受和需求,能让孩子快速得到认同感,为亲子间的良性沟通打开大门。
比如说,孩子不能按时回家,家长可以说:“我也觉得正和朋友玩得高兴的时候,让你回家,对你来说很不容易。”孩子觉得被理解了,就很容易对家长敞开心扉了。
惩罚前一定要先谈心沟通,让孩子知道为什么错,之后再对其进行惩罚。这样孩子犯错屡教不改的毛病才会改正。不然孩子对家规只会恐惧和厌恶,不会心甘情愿地遵守。
8岁孩子已经能明确表达心中所想,但如果此时家长不能做到善于倾听,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孩子可能以后也不愿意再将想法表达出来,形成恶性循环。
10岁孩子犯错屡教不改,就比如孩子放学后不写作业就看电视,很多家长都会提醒孩子去写作业,大多孩子被提醒后都会听话,但有的孩子就是我行我素,家长说了很多次都不会改正,那么,该怎么办呢?
10岁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怎么办
十岁的孩子处于叛逆期,出现了不听话的现象,如果是因为长期给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学习压力导致的,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其他爱好、减轻其学习压力缓解症状。
叛逆期的孩子,本来就需要你的特别关注。你还在一味说自己如何或者其他家人如何。孩子没有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他只会延续以前的想法:我不重要,成绩比我重要。
对有逆反的孩子,平时多用眼睛关注,有情况再温和的问一两句。如果孩子不耐烦,那第二天再问。千万不要扯“我都是为了你,当父母太累了”,这种关注点都在父母自己身上的话。
十岁的孩子进入叛逆期后,如果出现了不听话的现象,家人应该避免使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对孩子进行鼓励、赞扬,通过共情的方式改善孩子的情况。
14岁未成年人偷东西,做父母的话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问明白为什么偷,是否是家长自己在管教孩子有什么疏漏,给他讲明白事情的重要性,不要嫌麻烦。
14岁的孩子偷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
一、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发现孩子有偷拿别人东西的不良行为时,家长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好,家长千万不要一味的打骂、训斥孩子,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家长没完没了的唠叨,不但让孩子抓不住重点,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会嫌烦躁。
二、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孩子有偷拿别人东西的现象时,家长要让孩子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是件可耻的事情,可以陪同孩子亲自把偷拿过来的东西私下还给人家,并让孩子进行诚恳地道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羞耻心,强化孩子的自制意识,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偷玩肯定是手机里有他感兴趣的东西,也说明他怕你不想让你知道,这说明你和孩子只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没有成为朋友。所以要和孩子勾通,他才能和你说实话,你要让孩子意识到长期玩手机不好,可以适当的放松玩一会。
孩子偷玩手机屡教不改怎么办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矩,规定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这些规矩的原因和必要性,以便他们更好地遵守。
家长应该时常监督孩子使用手机的内容和时间,注意孩子是否沉迷其中,以及是否受到不适当的影响。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户外运动、文化活动、社交聚会等其他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多样化的体验生活。
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使用手机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这一点必须严厉性的阻止,不能肆意的放纵,首先你要让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慢慢的引导他,告诉他手机的利与弊,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不该玩,让他有自制能力。
孩子晚上偷偷玩手机屡教不改怎么办
1、不禁止,但是要合理安排手机时间。孩子天天玩手机到半夜咋办?如果绝对禁止孩子玩手机,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做出过度的反抗,比如扔东西、打父母、离家出走等等。这样,父母帮孩子规划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就好了。每天按时上网,既能控制孩子玩手机游戏,又能培养孩子的时间感。
2、父母进行有效的陪伴。很多家长下班回家后,就坐在沙发上玩手机。他们之间根本不交流。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转而在网络上寻求“存在感”。所以,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趣事或问题,让孩子知道自己被关心和爱护,才不会只是在手机中寻求存在感。
3、坚持原则很重要。既然决定让他戒除手机瘾,就要从一而终,坚持到底。玩手机对孩子的危害大于益处,虽然手机里的动画片和游戏能开拓点事业或思路,能学到点东西,但是孩子因为自制力差,一旦迷上手机就会分散他注意力,变得孤僻,缺少活力,对眼睛也不好。
4、家长要以身作则。很多家长自己也是“手机控”,整天拿着手机,没做好正确的榜样,所以孩子就有样学样。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控制住自己玩手机的频率,要以身作则,如果有工作上的需要,最好是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