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9
孩子总觉得不公平如何去沟通?孩子感觉不公平,其实是因为孩子有了嫉妒的情绪。当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有了新玩具自己没有、或其他同学被老师表扬了而自己努力也没有引起老师的关注时,他们并不理解或者没有意识到嫉妒这种情绪悄然来临,因而容易采取攻击、发怒、或退缩、放弃等不当行为。
孩子总觉得不公平如何去沟通?
1、表示在情感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对孩子来说,无论是哪种情况下,当他抱怨“这不公平”的时候,他幼小的心灵正在经受不平等待遇的折磨,此时父母在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最好的安慰剂。先安抚孩子不平的情绪,然后再晓之以理,这样做才能既不让孩子受到不良情绪的伤害,又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公平。
2、坚持立场,没有商量的余地。
感情上的理解并不表明没有原则立场,家长在给孩子讲道理时一定要立场坚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在原则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他认为姐姐的蛋糕大而他的蛋糕小,你可以告诉他那是因为姐姐年龄大,要多吃一些才会饱。如果孩子一时难以接受,你可以答应他,如果他吃完这块还不饱的话,可以允许他再加一小块。如果他不肯收拾自己玩乱的玩具,你要耐心地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最公平的,或者主动提出可以帮助他一起收拾,然后慢慢让他养成自己收拾玩具的习惯。切记不能因为他哭闹不公平,就给他和姐姐一样大的蛋糕,或不让他自己收拾玩具,那样孩子会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自信的情况,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如别人,如果是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引导,那么孩子总觉得不如别人怎么开导呢?
孩子总觉得不如别人怎么开导
1、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很多孩子,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很快乐,但是,内心却对自己诸多不满。例如,有的孩子对自己的相貌不满,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太胖;有的孩子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有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太差,诸如此类。
所以,父母平时要多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美”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也许自己不够漂亮,但是,气质却很好。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爱上自己的形象,让他学会接纳自己。
2、信任使孩子自信
其实在孩子的眼中,总是会认为老师有不公平的行为,回到家有时候也会给家长进行抱怨,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引导,而不是去附和孩子的话,那么孩子觉得老师不公平怎么开导呢?
孩子觉得老师不公平怎么开导
1、不要简单地对老师表示不满
父母通常是从孩子口中得知孩子在学校种种情况,假如孩子对父母抱怨:“我不管怎么努力,老师就是不喜欢我”、“老师就是很偏心”、“无论我上课多么积极,老师都不会让我发言”等等。此时,家长也不要轻易表示对老师的不满,以免加重孩子的抵触情绪。
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能火上加油,在没搞清楚事情真相之前,切记简单粗暴的批评孩子或者对老师表示不满,因为还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让孩子觉得老师不公平。
2、客观面对老师的偏心
孩子小时候的叛逆期属于正常现象,这是孩子在对这个世界得到初步了解和认识之后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孩子一旦度过这个叛逆期,依旧会很听话,但是家人也要讲究方法,那么,叛逆期的孩子总觉得父母不对怎么管教呢?
叛逆期的孩子总觉得父母不对怎么管教
1、尊重孩子
因为习惯性,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习惯于用要求、责备式的口吻与孩子交流。在开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孩子由于自己的心智还没有成长起来。
另外对家长多少有敬畏的心里,因此表示遵从,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过去的方式来对待,会使孩子感到自尊心的受挫,有的甚至会影响到孩子自我认知的完成。
2、适当放开他们,给他们提供历练的机会
孩子总觉得父母不爱她,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和孩子说话方式的问题。比如说很多人会无意识的去指责孩子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这么没有时间观念”,“你怎么这么笨?”,“怎么这点事都做不好”这些话其实都是家长无意识的说出来的,这类伤人的话语家长可能脱口而出,但是让孩子和家长彼此之间爱的小船说翻就翻。于是很多时候孩子就感觉不到父母爱自己,这种伤心的失落的情感,负面的情感,比开心的情感情绪要持续的时间更长。
孩子总觉得父母不爱她的原因有哪些?
一、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分歧。
父母爱孩子都是一样的心情,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可是有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意见不一致、缺乏沟通。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孩子特别粘着妈妈,偶尔妈妈心烦的时候训斥孩子爸爸就护着,反之亦然。孩子感觉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态度有差异,于是孩子的感情就偏向于护着的一方,认为另一方不疼爱他了。
还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的事情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受委屈的一方抱怨孩子,孩子躺着中枪也倍感委屈,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
二、爱孩子不可能百分百。
一定要以平等的态度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平等感,目前情况下多给孩子成人的意识,而且比较平等的与其交流,接受其意见,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重视和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该如何正确沟通
保护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青春期开始后,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和变化,孩子会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因此自尊心会显得特别强烈,但又很脆弱,往往难以容忍包括父母在内的旁人对其自尊心的忽视,如果父母仍然把他们当作小孩子,他们心里就会不舒服和怨忧,在这种情绪下,不管父母说的话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可能都会听不进去,也不愿听,或者不理不睬,或者犟嘴反抗。
要求得当
对孩子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的要求,一定要得当,要求得当既是指这种要求是合理的、必要的,又是指这种要求是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经过努力孩子是能够达到的。因此对孩子的期望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
转变教育观念。这个时候的孩子他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希望受到家长、老师的重视,将他当大人看待,那我们就要从这个角度去做,有什么事和他坐下来,平等地交谈,减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其一、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家孩子的脾性,对症下药。比如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一切事喜欢藏在心里,一个人自我咀嚼。父母问什么答什么,或者问也含糊其辞、回避躲闪,对这类孩子,父母也不必生气,因为这与父母早期的家庭教育有关、父母的性格有关。父母除了鼓励孩子和他人交流之外,更有效的方式是“文字交流”。真正说,这类孩子并不是不想和人交流,只是很难打开他们的心扉。而不直接的“文字交流”——书信、微信等等,能让他们避开“尴尬”局面,从而能推心置腹地将心里话和父母讲出来。
其二、营造温馨、温暖、健康的家庭氛围。父母要尊重孩子,从理解的角度和孩子交流。对他们的叛逆之举、打扮之行等等,要给予理解、接受、引导,不可进行冷嘲热讽,责骂侮辱。否则开口就会吵,闭口则不说话,让孩子在孤独、烦躁、反感、倍受压抑的环境中煎熬地度过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就会出问题。
其三、父母要杜绝碎嘴式的唠叨,这是青春期的孩子最烦父母的一点。青春期的孩子奉行的是“我的青春我作主”,他们这个年龄最大的愿望是想自由,摆脱父母的控制和束缚。而父母的唠叨无疑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所以爱唠叨的父母和孩子必然会产生矛盾。关键是唠叨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带来了他们的反感。所以父母切忌,面对青春叛逆的孩子,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多嘴,不要唠叨。
其四、父母要改变说话时命令式语气和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交流时,用和孩子商量式语气,让孩子感到被尊重感觉。比如,不要命令孩子:“不把房间整理好今晚就不要睡觉!”而要给孩子提出建议:“你的房间有点儿乱,晚饭后抽空收拾一下好吗?”而孩子陈述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评判,让他们觉得你很重视他们的想法,他们才会逐渐信任你,有心事才愿意和你交谈。其实,孩子什么都懂,就是要面子,要自尊,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不是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