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叛逆期的孩子不能硬来,要慢慢疏导。故意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力。不理他就好了。原则性问题给他立规矩,告诉他后果。
孩子总和你对着干不听话怎么办
1、家长先冷静。当家长发布某项命令后,孩子如果不感兴趣,那么就会和家长对着干。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冷静下来,慢慢地说通孩子去做。
如果遇到说不通的情况,可是适当地采取一些措施,但一定不能让自己的脾气爆发出来,有时火候控制不好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2、不命令,公平交流。很多家长其实都是在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对话的,家长说的话,孩子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去听去做,否则就是“不听话”。其实家长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所发布的命令是否是出于孩子的意愿,如果不是,就要弄清楚孩子的内心是什么。而做到这一点,家长就必须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公平交流,不下达命令。
3、走进孩子的内心。很多孩子愿意和朋友交流也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就是因为家长管得太“宽”了。其实孩子已经长大了,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他能胜任的事情,让他增长自信。同时,家长也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弄清楚他们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然后说服自己去尊重孩子的选择。
4、允许试错。很多孩子之所以会和家长对着干,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错误的后果是什么。因此,家长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去试错。当然,试错的范围应该是家长可控的。比如孩子不写作业,那么家长就允许他不写,然后和老师沟通好。
等到第二天老师查他作业时,老师就会发现他的“犯错”,然后会对他作出相应的惩罚。
这样的“试错”不仅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要接受惩罚,还要让孩子体会到不听家长话的后果是什么。
孩子为什么会跟家长对着干
1、通过权利争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看吧,你管不了我”、“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不用你们管”、“你们都不懂我”——以上或许是大多数叛逆孩子的心声,希望通过“和父母对着干”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来证明自己是有用的,自己的意见是值得被参考的。
2、父母长期错误沟通模式下的后遗症
如果父母长期对孩子使用了错误的沟通模式,也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叛逆行为,例如:
指责:“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老是改不掉呢?”
讨好:“乖啦,快去写作业啦,当作妈妈求你了好吧”
超理智:“如果你五分钟没,再不动身去写作业,我就取消你下个月全部的零花钱”
打岔:“作业写了吗?嗯,最近在学校不开心吗?学校中午饭菜怎样?”
以上沟通模式,极易激发出孩子的叛逆情绪,使得孩子“和父母对着干”的行为,有了“生存”的土壤。
3、孩子希望通过和父母对着干以获得赢的感觉
尤其是4-5岁(竞争期)或12-18(青春期)的孩子,由于人类生存基因使然,孩子希望通过对抗或竞争,以获得赢的感觉,并以此塑造自我价值信念——我是有力量/战斗力的。
4、孩子希望通过叛逆来获取足够的关注
从小缺乏父母关爱/关注的孩子,为了引起大人或周围人的关注/关心,由于无法凭借正常渠道邀请到更多资源,往往通过扭曲的反叛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被关注的渴求。
5、孩子对以往父母严厉管教下的不满表达
当父母长期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和打压的时候,必然使得孩子产生反叛的心理,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家长如何与孩子友好相处
1、要想家庭关系良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
作为父母,是累,但是,也不要只想着自己的付出孩子不懂什么的,他本来就是孩子,不要总指望他怎么样,孩子也有孩子的苦衷,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孩子,不对孩子作太多的要求,就不会经常觉得孩子惹自己生气。
2、鼓励孩子出去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轻松,觉得家长很开明,不是那种整天逼着自己的家长。
3、平等对待孩子,留给他们属于自己的空间。
现在的孩子迫切期望有一个与成年人平等的地位,他们同家长一样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他们有自己生活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活感受。只有他们的希望得到了适当的满足,才能激发出生活的斗志和学习的兴趣。
4、让孩子讲心里话,体现真正的交流与沟通
对孩子来说,朋友是最可信任的人,家长只有成为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进行真正的交流与沟通,才能获得孩子由衷的信任。对孩子说心里话,获得他们的信任,是沟通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