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很多父母都曾反馈说带孩子比上班更“痛苦”。说得多了,孩子嫌烦;说得少了,孩子不听;说得重了,孩子大哭;说得轻了,没有效果。具体该怎么样跟孩子沟通?
怎么样跟孩子沟通?
01接受孩子并且阐述具体事实
孩子犯错了,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评判对错,然后开始教育。这样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我做错事了,爸爸妈妈不爱我了”的想法。
所以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然后再用“照镜子“的方法来描述孩子的具体行为,不带评判的眼光,只是描述孩子具体做了什么,会导致什么结果。
02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的学生怕吃苦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高中阶段时间抓得比较紧,有的学生一下子不适应容易厌学,这种情况可以让他吃点生活中的苦,再和他谈心,知道生活不易,孩子容易很快入学。有的孩子是成绩跟不上,要多鼓励。
孩子厌学高中生父母怎么样去沟通
1、父母的鼓励
家长应该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很大的,父母应该为孩子做出榜样,和孩子一起学习。时刻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慢慢培养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只要有了学习兴趣提高成绩只是时间的问题。家长要持续的给予孩子关心,陪伴孩子。
2、发兴趣和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目标是疏导厌学心理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家长不断的给予教育和关注的,不然若不注意就会忽视孩子的情况,还有就是要注意孩子的攀比心,因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会影响孩子正确的三观的形成,那么孩子攀比心太强怎么样沟通呢?
孩子攀比心太强怎么样沟通
1、消除孩子的好胜心
攀比心太强的孩子,往往好胜心也很强,这种孩子不愿意输给别人,在方方面面都希望能够成为第一。这样的孩子会更优秀,但是攀比心理也会很强,当他面对失败时,往往会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一蹶不振,成也风云败也风云。
这种孩子虽然优秀,但是也很容易被击垮。所以,面对这种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消除孩子的好胜心,告诉孩子,人生有成功有失败才完美。
2、要讲真话,不要只讲道理
家长经常和老师沟通联系,对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能让孩子全面发展。但平时家长和老师都会忙于工作,能沟通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沟通才有助于管教孩子。那么家长该怎么样和孩子的老师沟通呢?
家长该怎么样和孩子的老师沟通
1、注意时间
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的老师打电话,尤其是白天,因为他在校期间的工作比较繁忙,不仅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负责班级的各项事务。
所以,除了特别紧急的事情,家长尽量不要遇事就给老师打电话,最好以留言的方式跟他联系,这样做就能让班主任体会到家长对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能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2、大方地了解孩子值得表扬的地方
说到复读我想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压力大,确实如此,如果孩子在高中复读的时候家长不能及时注意、引导孩子的心理 压力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崩溃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复读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及时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疏导。那么复读孩子怎么样沟通和鼓励呢?
复读孩子怎么样沟通和鼓励
1、允许孩子根据实际情况“偷懒”
如果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如生病)实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应立刻与老师沟通,切不可强迫孩子赶作业而影响睡眠,这样得不偿失。
如果老师留的作业实在太多了,这是家长最为难的时候。在来不及与老师沟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性地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注明孩子是经过家长同意才这样做的——这样总比一样都完不成好得多。
2、阶段性的鼓励不可少
每位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学习,学习成绩好,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那么面对孩子厌学父母怎么样去沟通呢?
孩子厌学父母怎么样去沟通
1、家长或老师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厌学的孩子多是学习目标不端正,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因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太重、贪玩等因素,导致经常不写作业、成绩差等,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家长或老师要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并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和端正学习态度。
2、要让孩子认识和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有道是:“知识改变命运!”要让孩子认识和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习这一途径达到的。获得知识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的。
十六七岁的孩子,在性格和为人行事方面基本上都已经成型,他们思想也渐趋成熟,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才能起到好的沟通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那么,怎么样与十六七岁的孩子沟通?
怎么样与十六七岁的孩子沟通?
1,尊重孩子成长,无条件接纳和爱孩子,向孩子强调一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永远爱你。并且对孩子多说肯定的话。
你成绩优秀我为你高兴,你学习不好,我为你忧心,但是,不管你好还是不好,我都爱你。
2,尊重孩子的独立,不要把孩子的事情当成我们自己生活来处理。
和孩子拉开一些距离,对他自己的事情允许他有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并且要尽可能地接受他的选择和决定(当然是不违法不违背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