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课堂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学习时,课堂听课效率十分低下,他们不是在发呆就是在与同学说话,一节课下来,学习的知识都没有掌握,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认识认真听课的重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上课不专注怎么办
尽快熟悉环境。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学校和孩子所在的教室,一边参观,一边给孩子详细地介绍和讲解,让孩子对自己所在的环境非常熟悉,不再好奇。
明确学习任务。家长可以和老师取得联系,帮助孩子制定每周的学习计划,明确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听课,以此集中他的注意力。如果哪一天有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孩子一天一天地坚持。
不要打扰孩子学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家长在不经意间会“关心则乱”。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妈妈一会儿倒杯水,一会儿端盘水果,一会儿指责孩子粗心写错题,一会儿忍不住在旁催促。看上去尽心尽责的妈妈,却在无形间打断了孩子的思考,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给孩子一个完成作业的明确期限。家长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时间过长,实际上也给了孩子分散注意力和拖延的机会。应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期限,例如必须在九点前完成作业,九点后必须睡觉,作业没能完成需要自己承担后果。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进入并维持学习状态。如果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以身作则,同样手捧一本书静心学习,孩子则会被这种氛围感染,从而认真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孩子上课总跑神是什么原因
睡眠质量差:由于孩子晚上入睡时间过晚或者睡觉时长过短,入睡后频繁惊醒,睡眠质量较差,导致夜间不能够得到良好休息,引起白天精力不充足。上课时则无法集中注意力,可能会表现出上课发呆的现象。
上课内容枯燥:可能是由于上课时所听讲的内容过于枯燥,孩子不感兴趣,导致出现溜号、发呆的现象,常沉迷于其他游戏,比如喜欢玩手机或者打电子游戏,所以对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会发生发呆现象。
处于紧张、焦虑心理状态:部分孩子由于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平时学习压力过大或者家庭氛围过于紧张,父母要求过于严苛,管教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导致情绪和心理发生问题,出现抑郁症早期的表现,可以以上课时发呆作为首发症状。
初二孩子不好好学习,家长该如何引导
1、找到孩子的学习动力
孩子不爱学习,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动力,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引导,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自信,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动力,这其实,也是一个内驱力的发现过程。
2、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家中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也非常重要。确保孩子有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远离干扰因素,如手机、电视等。此外,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和学习工具,以便他们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3、鼓励自主学习
初二的孩子需要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父母可以鼓励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并自行完成作业。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劳逸结合
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充足的休息会让孩子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更高。在情绪好、精力充沛时,学习较难的、干瘪乏味的内容,在情绪不好、精力不足时,学习容易的、感兴趣的内容。
5、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有极大的兴趣,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找他的闪光点,不要放过每一个值得表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