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吧

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吧  >  问答中心  >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

2025-05-28 16:13 51

已有1条回答

首先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千万不能高高在上,甚至总不理解孩子已经成熟、长大,有可能让孩子觉得没有办法与父母交流、沟通,甚至觉得父母无法理解自己。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

1、平等的对待孩子。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平视,可以避免居高临下,给孩子不好的感觉,大人同样需要尊重孩子。

2、得到孩子的认同。用商量的态度跟孩子说明事实,而不是武断的允许或者不允许,这样的效果不佳。

3、避免对孩子的否定。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选择,而不是告诉他不要怎么样,你可以告诉他应该要怎么样。一般人都不喜欢被否定,对孩子要多些肯定。

家长和孩子沟通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多说教,少倾听

许多家长和孩子交谈时,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时间一长,孩子渴望交流的愿望便会被压抑住。

误区二:喜欢使用强硬的措辞

许多家长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以至于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静,“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常常挂在嘴边,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误区三: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许多家长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观点往往与大人是不同的”这个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缺乏足够的耐心,他们往往在未听完孩子的话就发火,或者把孩子对某事的态度或看法说成是小题大做,这样,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难对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

误区四:不懂把握时机

许多家长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例如,当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就插进去打开话匣子,或者孩子刚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家长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孩子沟通等,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的抗拒和不满。

误区五:漠视孩子的自尊

家长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对的,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忽视孩子的意见。无论孩子的意见如何,让他发表出来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是孩子至少被征求过意见,他会更易于接受最后的决定;二是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许多家长在“关键”问题上总喜欢“封杀”孩子的意见,这就抑制了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欲望。

家长和孩子沟通时需要做到如下几条

1、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边做其他事(例如看电视)一边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孩子打个招呼,取得孩子谅解。

2、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孩子的意见。

3、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发言。尊重孩子会使孩子尊重自己,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4、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

5、家里的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与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作出决定,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

孩子追星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孩子不愿意上学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 高二孩子玩手机上瘾家长如何沟通
上一篇:孩子担心考不好焦虑怎么安慰 下一篇:父母怎么跟孩子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