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初二暑假可以说是一个黄金的时间,很多孩子在这个时间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可以为孩子制作学习计划表,针对初二暑假的情况来定制,这个计划建议公布给孩子周边的人,可以让孩子的长辈或者同学朋友来进行督促。
这样,有了初二暑假学习计划表,一方面会起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孩子自己不能坚持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别人会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制作好的计划”。
初二暑假学习计划表的建议:
暑假的天气一般都比较炎热,早晨养成早起的好习惯,5-7点的时间可以读读背背一些东西;上午的时候专研一些试卷;中午最好养成午休的好习惯;下午做些试题作业;晚饭过后建议你去外面呼吸下新鲜空气,散散步;晚上睡前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一些时间上的建议,早上6:30起床,出去跑跑步。7:30吃早饭,之前最好听英语、朗读,8:30开始学习学到11:00结束,然后看电视到1:30时开始学习到3:00左右结束开始看课外书到5:30结束看电视,之后吃饭,到6:30可能吃完出去锻炼。7:30回来玩电脑到9:30。
初二暑假学习计划表具体安排:
数学:主动思考学“活”知识
初三的数学更深、更难了,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数学并不是难事。学数学不能仅靠老师教,更要靠自己主动去理解、掌握。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学生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找到最佳学习方法。
不但语文要记笔记,数学也要记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的理解和数学规律的总结,对教师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也要记下来。还要记录本章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自己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把平时容易出错的知识或推理记下来,以防再犯,通过找错、改错达到最终防错的目的。初二学生还可利用假期提前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如做一个知识表格,这样在复习时可以更一目了然。
语文:多看书做“书虫”
升入初三后,学生要更重视平时知识的积累,多看书,做“书虫”,从书中汲取养分。
初二暑假平时多看有益的课外书对自己帮助很大,读书不仅要用心,更要动手写、勤引用。同学们可以利用暑假,给自己安排早读时间,将初一、初二背诵过的诗词、文章,全部作为早读内容朗诵、熟记。一个假期至少坚持背诵50首唐宋诗词和100条名句。
还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落在笔头的知识点更容易记住。笔记可包括诗词名句、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及写作技巧、错别字、病句搜集、文学常识等多方面内容。
除了书籍外,学生还要做一个勤奋的阅读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健康的报纸杂志。学生要学会欣赏报纸杂志中的文章及标题,如《作文报》、《读者》等,养成剪报和摘抄的好习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英语:暑假复习重在阅读
初二暑假计划要把重点放在阅读上。
阅读是英语考试的重要考查内容,它包含了词汇、语法等内容,对作文写作也有益处。假期,初二学生可以找些材料读读,提高阅读能力。选择材料时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要选择难度太大的。如果满篇都是生词,读起来也没有兴趣。初二学生还可利用假期预习一下生词,这样开学后学习就比较轻松,容易跟上老师进度。
不同层次的学生假期学习安排要有所不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意查缺补漏,把学过的词汇、语法知识复习一遍,看看自己存在哪些漏洞,并及时弥补,不欠旧账对高中学习非常关键。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前预习一下新课程,做一些准备,如每天背背新词汇,看看新语法知识。
有时间的学生还可以做做听力练练耳朵,既可以听听力训练磁带,也可以听听英文歌曲。
物理:根据学习情况对症下药
初二暑假复习物理时,要根据自己初二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
物理学科在初三阶段的学习与复习非常重要,第一学期还要学习一些新课,第二学期开始复习。初二学生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暑假复习和预习,提前为新学年做好准备。
对于初二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教材,把已经学过的一些零碎知识点利用暑假做巩固复习。比如力学和电学部分是重要考点。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力学、电学综合性的往年中考题。通过做试题,查缺补漏,看看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最好把初二的笔记拿出来,重新复习一遍,这样在将来面对新的知识时就不会陌生。如果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盲目上辅导班也不一定有效,不如在假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一些练习题,或者从以前的错题中汲取经验,以求达到不留漏洞,提前预热的效果,以饱满的信心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化学:预习从现在开始
作为一门即将开始学习的新课,化学需要记背的知识较多,初二学生利用暑假提前预习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既可以在新学期对化学课不太陌生,也可以为以后的紧张学习、复习打好基础。
初二学生在预习时要订好计划,可以分章节学习,比如熟悉化学元素周期表、了解化学仪器的使用要求或将同族元素分成板块,简单地了解元素性质、方程式等基础知识。先要将课本上的内容初步理解,提前背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
化学知识比较零散、抽象,但也有章法可循,初中化学知识并不难掌握。通过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预习,初二学生要找准哪些知识点对今后的学习有帮助,并加强记忆理解;选择一些有解题思路的指导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做一些习题,同时多理解题中公式的运用;通过做一些习题和练习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用笔记本把问题集中起来,这样可以使开学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只要在暑假做好预习,开学后认真听讲,根据老师的要求勤看书、勤动手,每个初二学生都可以学好化学。
“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表现,父母绝对不能用“熬”的心态,消极被动的等待时间自然过去,反而应当积极参与,帮助和引导孩子,使孩子在这一阶段能够学到更多,成长更快。
3岁宝宝叛逆怎么办
1、3岁孩子还不知道那些东西是对是错,都会去尝试,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认识“我”的概念,“我的”东西“我”有决定权,“我的”事情“我”自己做;“我”有权利提要求,但可能无法实现。明确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规范必须遵从,不讲条件。
无条件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助孩子认识伤心、快乐、嫉妒、害怕等各种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宣泄。给孩子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交流。
2、了解孩子逆反行为的原因与动机,要想了解孩子的需求,父母无法假手他人,只有平时注意观察,多学习儿童教育的知识,多和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尝试、独立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或充分的满足。
3、原则问题不迁就,叛逆期的孩子一方面不断挑战规则,另一方面又不断追求规则。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慎重科学,规则一旦制定,就必须遵守。抓大放小,要有重点。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坚决不能做之外,其余鼓励孩子尝试,多数时候宽松,该严格的地方说不就不。
4、孩子的负面情绪平静耐心对待,孩子情绪激动时,千万不要和孩子讲道理。静静的听孩子哭一会,让孩子平静。帮助孩子搞清楚为什么哭,是哪一种情绪,伤心还是愤怒。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等孩子情绪平静了,提出新的办法转移注意力。
5、无论何种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对孩子打骂,以暴制暴,只会适得其反。也不能语言威胁孩子,不要老拿孩子跟其他人作比较,“你看看,隔壁的妹妹都会画画了,你怎么还不会”的比较行为。
四岁半孩子脾气暴躁怎么办?家里有个脾气暴躁的孩子, 从小就各种不配合, 搁谁家都让人发愁。 但别这么悲观, 别一提起来就很绝望的样子, 要乐观一点,端正态度, 把孩子每一次发脾气 都看成是你绝佳的教育机会, 然后对症下药。
四岁半孩子脾气暴躁怎么办
1、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情绪、发泄情绪的方式。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孩子的阅历尚浅,甚至不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肢体表达自己的愤怒,孩子生气时嗷嗷大叫,动手打人的现象就是我们口中的“暴躁”,这该怎么办?
首先家长千万不要无视他,你的无视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孩子发脾气哭闹都是向你传达他的情绪,只是方法不对。此时家长应该找一个房间与他单独相处,让他继续释放他的情绪,你要做到的是时刻观察他的行为,以防他动作过大伤害到他自己,不玩手机让他明白你很重视他。
不要让太多人围观孩子,以防助长孩子“表演情绪,博得更多同情”的心理。
2、设定环境,引领小孩发展自己能力。带着孩子跟大人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先从简单的片段开始,不时设定孩子能够达到的目标,让他增加耐心,感受自己的能力。赞美他们的努力,但是别空洞的乱夸一气,让孩子为自己能做的事感到具体、不断升级的自豪。
3、积极关注孩子。养成良好的温和的互动习惯,让孩子总是感觉会得到积极的态度,比如爸爸妈妈奖励的言语、真诚的关注和务实的赞美。大人首先不要心情好的时候耐心温和,心情差的时候暴躁严厉。本来孩子还指望你帮他平复呢,结果你比他脾气还大,就完蛋了。
4、学会认识情绪。所有的情绪都是正常的,是允许被发泄的,但是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认识情绪,让孩子了解到,愤怒也是一种有益的情绪,因为它让我们知道有些事情不对劲儿了,需要做出改变,而这种改变的过程就是情绪管理的一个重要过程。
孩子发脾气,很正常,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发脾气就是自己的失败!保持冷静耐心是很重要,但偶尔吼了孩子,也没关系,只要后续跟孩子说清楚道歉,不经常吼就可以啦!毕竟,情绪管理是一辈子的修行~~为了孩子,努力学着情绪管理吧!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并且随着身体的发育也有了能够探索世界的能力,孩子遵从自己的天性行事,但是这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有意识的控制自己,那么四岁半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呢?
四岁半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
1、性格培养
四岁孩子进幼儿园后,家长们就发现孩子性格上的差异。孩子在幼儿园调皮捣蛋不听话,家长不能直面的批评孩子,应选择先褒后贬,这样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夸奖了,心里很高兴,下次到幼儿园,家长将发现孩子确实比之前乖了。家长还应多带孩子跟同龄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他人接触,分享。
2、不要嫌烦
父母一定要接受孩子这阶段的多话现象。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小孩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幼儿忠实的听众。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儿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
3、经常与孩子沟通
了解我们孩子的真实想法,避免父母的想象与我们孩子的真实意图不同。其次,我们父母也必须注意与孩子沟通语言的技巧。语言不是简单的单词、声音,也不是单词和声音的组合。一种眼神,一种行动,甚至一种表情,都可以成为一种语言,表达你的思想,传达双方的感情。
4、制定规则
可以针对他们最令人头疼的行为表现,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说话粗鲁无礼啦,制定一份规则清单。一旦孩子违规时,立即贯彻行为后果。
5、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想让孩子改掉什么样的坏习惯,首先家长需要自己先改正,所以作为家长需要以身作则,规避自己的不良习惯,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6、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7、责任感的培养
可以从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有些父母有个误区,认为孩子帮忙会越帮越忙,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父母们一定要明白,让孩子帮忙不是你做不好,而是利用这个机会锻炼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父母一定是很着急和焦虑的。但这种不良情绪,一定不能影响到孩子,不然孩子会更排斥去幼儿园。
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怎么办呢
1、与班级老师沟通,家园配合。
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所以有什么事家长一定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并反应孩子的情况,双方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配合和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2、给予孩子正能量的支持与引导。
当孩子抗拒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正面的鼓励去引导孩子。例如,告诉孩子幼儿园有很多新奇好玩的玩具;老师会带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唱歌跳舞等等,抓住孩子感兴趣的地方,鼓励孩子去尝试和感受新鲜的事物。
3、通过一些故事和书籍,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光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可能会不太好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绘本故事,让孩子了解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在故事情节中,正能量的角色也会带给孩子一些榜样的力量,让他们变得更勇敢!
4、家长要有耐心和关心。
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孩子还会出现情绪反复的现象。所以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引导,不要因为孩子不稳定的情绪而对他们失去了耐心,不然会让孩子更害怕上幼儿园的。
父母的关心对孩子来说也同样重要,你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所有不好的情绪或许都只愿意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才能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孩子在刚开始离开家去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小情绪,这是因为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周围没有熟悉的人,也会导致孩子变得紧张,甚至是赖在家里不愿意去幼儿园,那么作为家长,对于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怎么办呢?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怎么办
1、找出原因
对于一些孩子去学校一段时间后,不愿意去幼儿园,首先需要弄明白原因,而不是强迫让他去上学,不然只会适得其反,让他更加讨厌去上学,因此找到原因,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2、让孩子熟悉环境
孩子要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要带孩子去所就读的学校熟悉一下环境,可以早操的时候,带孩子去学校看小朋友做操、玩游戏的场景,让孩子想去幼儿园。其次,可在幼儿园离园时间,带孩子去玩耍,像滑滑梯、摇木马、做游戏等!孩子能够感受到乐趣,从心底里先接受幼儿园。
3、鼓励孩子去幼儿园
孩子刚去幼儿园的时候往往有害怕心里,尤其是不熟悉的环境,让他产生恐惧感,这时候父母应该要鼓励孩子,表扬孩子,告诉他学校有多好玩。对刚开始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带一些熟悉的物品,这样就不会感到害怕,慢慢的就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4、态度坚决
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刚上幼儿圆时都会表现出不愿意去,这是一个过程,爸妈在这时就要表现得坚决一点,一定要送他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鼓励孩子,让他多和小朋友接触,并和老师配合,对他在幼儿圆的表现给予表扬,过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愿意去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早教肯定比我们的家庭早教要系统的多,也规范的多,我们一定不要因为孩子的不愿意去就让宝宝在家里,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是什么原因
1、限制了自由
如果你让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一切从头开始,成年人尚且接受不了,更何况一个三岁的小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他们做什么都是自由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可到了幼儿园里,什么都要按照老师的规定做,孩子自然讨厌幼儿园。
2、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一直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家里,几乎没有单独地接触过外界的陌生环境,而在入园的时候,因为要和妈妈分开,自己一个人需要独自的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
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孩子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什么,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在这里待多久等等,这都是孩子产生恐惧的因素。
六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记事了,但是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学习时,经常会因辅导孩子作业而生气,也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教都学不会,这时家长内心的会将会被“点燃”,就会对孩子进行打骂,家长要知道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那么六岁孩子教什么学不会怎么办呢?
六岁孩子教什么学不会怎么办
1、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
做父母的喜欢对孩子期望过高,如果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就逼迫孩子学这学那,让孩子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其实这样是会适得其反的,不仅没了自信心,还对父母失望。
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抱有太多的期望,要启发孩子的思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2、用兴趣点切入或联系生活实际
我给我家孩子辅导时,就发现孩子不会的题,如果把它转换为生活题,孩子很快就能理解。比如关于路程问题。就把题换成家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时间,每分钟走了多少。把问题具体化,孩子就觉得不那么抽象了。
同时也可以把题转换为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比如六岁的孩子喜欢球,把题目改成跟球相关。因为这样孩子更愿意听,也更专注,也不会存在教什么学不会的情况了。
3、向孩子传递概念
要让六岁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承担后果。孩子拖沓或者找理由不去做,就要让其尝试后果。家长可以尝试先教会孩子独立的做一些事情,并且和孩子做好约定,比如明天自己起床并且吃饭,然后在第二天实行,如果孩子不去做,家长可以适当提醒孩子,但是不要帮孩子处理。
这时候孩子不得不自己去做,如果没有完成的话,结果就是孩子自己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明白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担后果,之后孩子自然就会就会不断地尝试去完成,然后就形成一个习惯。
4、及时开导孩子
对于教什么学不会的孩子,那做家长的也不能责骂孩子,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们也都能理解。一般来说,没有笨孩子与聪明孩子的区别,只有努力与不努力的区别。而且作为家长,就应对孩子抱以信心,要做的就是耐心的开导孩子,给予孩子以鼓励。
孩子在刚进入校园时,会对上学没有很深刻的概念,对于学校陌生的环境也会有所担心和害怕,所以就会萌生出不愿上学的想法;当孩子和父母说出这种想法时,父母要积极地和孩子沟通,寻求合适妥善的处理方法。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谈论一下5岁孩子不愿上学处理方法有哪些吧。
5岁孩子不愿上学处理方法
1、向孩子谈论上学的必要性
很多孩子是比较贪玩的,他们不愿上学是因为有更加吸引他们的东西,孩子们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家长对这种情况千万不能棍棒教育,应该好好跟孩子沟通,孩子一旦出现厌学甚至逃学的情况,一定第一时间找孩子谈心,千万不可对孩子指责批评。
2、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孩子多一些兴趣爱好,学习不一定是指在学校里边的学习,也包括各种社会技能、兴趣爱好的学习。比如学习绘画、打羽毛球等,这些都能够让孩子激发学习欲望甚至有很强的毅力,从而对学校的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好奇心。
3、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
面对5岁孩子不愿上学的问题,家长先不要进行各种苦口婆心的说教,而是亲身示范给孩子看,不上学将面对什么样的生活。同时,对于孩子不上学的行为也不要斥责和愤怒,而是要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一起去体验社会生活的疲惫。
在辛苦劳作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了劳累,辛苦,感受到了自己的欲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在经过了真实的生活之后,孩子最终会做出自己的决定,想回到学校和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
4、鼓励孩子交朋友
5岁孩子不愿上学,家长可以邀请班上的朋友回家一起玩耍和学习,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上学的乐趣。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放下防备,交到朋友后,自然会产生和他们一起在学校同行的想法。
5岁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
1、对陌生环境抵触
5岁孩子突然不愿上学,可能与环境不熟悉、身体太累或者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有关。此时家长也不要太担心,孩子自尊心强,家长可以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孩子,并且要从正面引导孩子接受老师的教育。
2、性格原因
由于部分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再加上小朋友本就敏感,在意别人的看法;有时候一件非常小的同学矛盾,孩子就可能认为别人不友善、有敌意。当孩子长期处理不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容易导致孩子孤僻封闭,产生厌学逃避的想法。
能够陪着孩子和守护孩子慢慢长大,是每一位家长最幸福的事,孩子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资讯发达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六岁,属于学龄前儿童,哪能分的清哪些是应该关注的,哪些是不那么重要的,孩子的精力本来就有限,这就造成现在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六岁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回事
第一,正确使用管教语言。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不要玩橡皮!不要抠手!”当孩子听到这些信息时,大脑接收到的关键词是“抠手”“乱跑”,因此当孩子做小动作的时候,说这些毫无用处,反而令他更关注这些小动作。
其实,家长只要温柔地对孩子说一句话“来,快点写”就够了。看似简答的一句话,孩子体会到的是家长对他的爱和信任,只有你发自内心信任孩子能够写好作业,孩子才相信自己能够做好。
第二,排除干扰法。人都有趋利性,更加倾向于令自己舒适的事情。摆弄橡皮比写作业轻松,玩玩具比写作业轻松,走神比写作业轻松。有其他轻松的选择,孩子不自觉就会忽略学习。面对这些“轻松”的诱惑,家长能做的就是排除这些诱惑。
第三,设置过渡期。孩子写作业前,选择先看一会儿电视,或者玩一会游戏,家长答应孩子了。可是当游戏结束,孩子却很难踏踏实实坐在书桌前写作业。这是因为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当你让他立马写作的时候,他不仅要耗费能量去抑制自己的兴奋,还要花费能量在写作业这件事上感兴趣。
而总能量是有限的,所以真正剩余写作业的能量就不足了,表现为磨磨蹭蹭,写不进去作业,那要怎么办呢?其实只要设定过渡期,让孩子在玩游戏到写作业这两个步骤之间,有效且缓慢的过渡,孩子自然就静下心来了。